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城南前江后山趾,竹斋正对寒江启。


不嫌渔火乱书灯,只苦橹声惊睡美。


平生刺头钻故纸,晚知此道无多子。

文书烟海困浮沉,不觉盘跚百病侵。


偶问客年惊我老,忽闻莺语叹春深。


今朝麦粒黄堪面,几日秧田绿似针。

地占丛霄胜,人持禁橐来。


诗长清夜遍,祠罢素秋回。


爽籁天中发,虚弦月际开。

尘氛不可到,深注五城楼。


素瑟少今韵,仙春无俗秋。


晨杯三秀洁,夜檠九光流。

素秋来蕊馆,瑞祝达霄晨。


蘋荐祠无饩,楼居地不尘。


掷波琴鲤乐,傍畤汉鸡驯。

诗梦惊残何处棋,书窗又是夕阳时。


柳阴分绿笼琴几,花片飞红点砚池。


览镜自怜添白发,传杯不复倩蛾眉。

前辈凋零尽,如公尚典型。


为僧眉独白,见客眼长青。


教子成三俊,传家有六经。

适野性所喜,采真今更谙。


地偏尘土少,人远井泉甘。


长日眠高枕,微风酒半酣。

一别先生一月馀,高斋卧病近何如。


青囊不用参苓味,自有中和养太虚。

自古英雄。
试倒指,谁能廊庙雍容。
相君此遇,风虎云龙。

行台徐公公肃字,作宦屡更天下事。


顾名思守父师言,主一题斋远相示。


圣人立教先敬身,大贤受训仍书绅。

金沙西涘白云东,鹤发萧然两寿翁。
月旦并高诸子论,衣冠相望古人风。
雪中松柏寒逾劲,露下芙蓉晚更红。
天际凉风急,庭前秋色深。
触怀若有累,静玩夫何心。
鱼跃频依藻,鹤鸣方在阴。
贱子耽幽寂,诸公总胜流。
西山堪拄笏,野渡见横舟。
玉屑聆高论,巴俞愧俚讴。
上客时难致,和风特为招。
壶觞容我对,鄙吝向公消。
野色迎新霁,天香发旧苗。
喜托斯文契,休辞酒浅深。
晤言今日事,道谊一生心。
野日留馀照,溪云阁暝阴。
村径门深隐,溪塘水漫流。
高原人放犊,古木客维舟。
坐久褰衣步,诗成把酒讴。
我亦村庄近,新知王子居。
良菑枕茅屋,蔓竹匝修渠。
野叟惊冠盖,闲心狎鸟鱼。
薄有丘园兴,同心喜见招。
野航春水阔,茅屋午烟消。
花静休蜂课,篱闲长药苗。
有客高轩过,惭予木石居。
寒蝉频到耳,秋水渐通渠。
酿熟尊多酒,溪深馔有鱼。
它年曾读一斋书,梦入云山问起居。
前辈风流犹有此,古人门户竟何如。
鹅湖绝笔留真迹,洛社深衣复故袪。
平地欲为山,所积非儋石。
高丘欲掘井,胡能计寻尺。
为学正如斯,孜孜当不息。
我后坡公九日生。
少公八百四三龄。
望公万一可曾能。
一饮无名偕寿苏。
须眉宛在尚能呼。
神传古铁自如如。
天地之道,博厚高明。
惟其不二,物乃化生。
人生两间,贵乎克一。
明朝送客出城隅,先向东家借蹇驴。
仆健马肥泥水少,料知三日到中都。
疋马新从阙下辞,扬鞭疾去莫教迟。
寻常一样中秋月,谁似升堂捧寿卮。
绿浪轻帆潮热后,白云归路雁啼时。
望来鞭影旗亭暮,吟过滁州几首诗。
同泛楼船上玉京,独骑归马向濠城。
日斜烟淡山如写,江北江南一段情。
点铁原来要作金,文章成器此生心。
微名已著登科甲,薄职偏教入翰林。
晓曙进参丹陛近,春风歌咏玉堂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