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惠王曰:“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。
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;河东凶亦然。
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之用心者。
“何名圆满报身?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,一智能灭万年愚。
莫思向前,已过不可得,常思于后,念念圆明,自见本性。
善恶虽殊,本性无二。
师于太极元年壬子,延和七月,命门人,往新州国恩寺建塔,仍令促工。
次年夏末落成。
七月一日,集徒众曰:“吾至八月,欲离世间,汝等有疑,早须相问,为汝破疑,令汝迷尽。
有一童子,名神会,襄阳高氏子,年十三,自玉泉来参礼。
师曰:“知识远来艰辛,远将得本来否?若有本则合识主,试说看。
”会曰:“以无住为本,是即是主。
僧智通,寿州安丰人。
初看《楞伽经》约千馀遍,而不会三身四智,礼师求解其义。
师曰:“三身者,清净法身,汝之性也;圆满报身,汝之智也;千百亿化身,汝之行也。
善知识,智慧观照,内外明彻,识自本心。
若识本心,即本解脱,若得解脱,即是般若三昧,般若三昧,即是无念。
何名无念?知见一切法,心不染著,是为无念。
惠能安置母毕,即便辞违,不经三十余日,便至黄梅,礼拜五祖。
祖问曰:"汝何方人?欲求何物?"惠能对曰: "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,远来礼师,惟求作佛,不求余物。
" 祖言:"汝是岭南人,又是獦獠,若为堪作佛?"惠能曰: "人虽有南北,佛性本无南北;獦獠身与和尚不同,佛性有何差别?"五祖更欲与语,且见徒众总在左右,乃令随众作务。
两儿奉一父,累累三少年。
数促理则绵,欣欣在黄泉。
两妇奉一姑,皤皤三华颠。
往年兵入台州府,劫掠州人尽荼苦。
陶家一妇偕二女,捐命俱能保真素。
孟也夫亡十八年,姑死未葬有柩停堂前,日夜号泣相弃捐。
一节已云寡,联芳良独难。
伟哉程氏妇,挺此三琅玕。
朅从夫子亡,矢死为孤鸾。
明月不西升,海流不东回。
吁嗟贞烈一寸心,青山可崩城可颓。
刘也彭夫年二十,夜夜青灯抱儿泣。
垂天真有意,笼日岂无心。
行旅人人悦,空山处处阴。
一门见三子,不同乡里儿。
三妇名家姝,玉貌长蛾眉。
润被北庭,侯济厥美。
挺事昌朝,忠武罕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