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鉴赏

深入解读经典诗词,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。

六祖坛经 · 忏悔 · 第三节

“何名圆满报身?
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,一智能灭万年愚。
莫思向前,已过不可得,常思于后,念念圆明,自见本性。
善恶虽殊,本性无二。
无二之性,名为实性,于实性中,不染善恶,此名圆满报身佛。
自性起一念恶,灭万劫善因。
自性起一念善,得恒沙恶尽,直至无上菩提。
念念自见,不失本念,名为报身。”
“何名千百亿化身,若不思万法,性本如空。
一念思量,名为变化,思量恶事,化为地狱;思量善事,化为天堂。
毒害化为龙蛇,慈悲化为菩萨,智慧化为上界,愚痴化为下方。
自性变化甚多,迷人不能省觉,念念起恶,常行恶道。
回一念善,智慧即生。
此名自性化身佛。”
“善知识,法身本具,念念自性自见,即是报身佛。
从报身思量,即是化身佛,自悟自修自性功德,是真归依。
皮肉是色身,色身是宅舍,不言归依也。
但悟自性三身,即识自性佛。
吾有一《无相颂》,若能诵持,言下令汝积劫迷罪,一时消灭。
颂曰:迷人修福不修道,只言修福便是道。
布施供养福无边,心中三恶元来造。
拟将修福欲灭罪,后世得福罪还在。
但向心中除罪缘,各自性中真忏悔。
忽悟大乘真忏悔,除邪行正即无罪。
学道常于自性观,即与诸佛同一类。
吾祖唯传此顿法,普愿见性同一体。
若欲当来觅法身,离诸法相心中洗。
努力自见莫悠悠,后念忽绝一世休。
若悟大乘得见性,虔恭合掌至心求。”
师言:“善知识,总须诵取,依此修行,言下见性,虽去吾千里,如常在吾边。
于此言下不悟,即对面千里,何勤远来,珍重好去。”
一众闻法,靡不开悟,欢喜奉行。

翻译

展开更多

注释

展开更多

评析

展开更多

赏析

展开更多

拼音版

展开更多

慧能作品

推荐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