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法护金田故不悭,何须更买沃洲山。


精蓝半割云霞表,飞锡长留天地间。


花里闭关中酒倦,柳边携榼施茶还。

朝来启兰若,啁唽鸟声骄。


见尔定中出,知无觉路遥。


白云初卷衲,寒月尚依瓢。

当日蜀僧过蜀客,于今吴客咏吴僧。


如何尚有乡心在,两两长松挂葛藤。

鳌山今日道初成,尤乞凡夫为证明。


信我浮杯无剩语,耐他弥勒有求名。


新书任作璚云色,绮语如过黄鸟声。

爱尔高居息众缘,沿阶忍草任芊绵。


床头卧虎难为客,顶上巢乌不计年。


天鼓自鸣朝梵后,地肥争发午斋前。

已觅苾刍为酒客,还依兰若筑糟丘。


青山看罢无他事,黄卷抛来且自由。


六欲界中须让醉,四禅天上始宽愁。

吾师慧福悟来深,卐字从胸众所钦。


趺坐俄成水月观,翻经忽动海潮音。


塔因听法名多宝,田为酬恩字布金。

陇头玉笛吹遍,哀响不到僧家。


为问阿师微笑,世尊拈示天花。

罗浮寒玉千树,折赠阇黎一枝。


欲识西来真意,暗风吹到军持。

陆郎妒我游泖塔,孤棹立作襄城辙。


虽然暝色欲尼人,犹可穿波觅初月。


亭亭乍耸青莲花,黯黯如探黑龙穴。

仲冬十一月,三峨岭头百丈雪。
春风二月天,三峨峡中百道泉。


山僧住山不论岁,手爇松枝令江沸。

僧朝五台去,毛孔皆文殊。


及乎五台返,文殊为有无。


清凉即烦恼,欲界是仙都。

大师铜梁秀,托钵娄江浔。


向余忽西笑,笑指邛山深。


出既无定所,归应无住心。

阿兰小结长松边,松风吹鼎茶浪圆。


朝签药裹时废食,夜诵莲经恒不眠。


并刀筑顶碧香发,双瞳剪破面裁月。

若不破名相,此图空在卷。


譬如阿闪国,一现不再现。


若破名相尽,无见无无见。

昔我游丛林,颇与耆宿伍。


弹指百千偈,纵横藏中语。


自谓得宝珠,有取无不与。

三老三百三十岁,一农一道一山僧。


俱称献寿来南极,直数生年到裕陵。


长就鹤形骄婉姱,炼成松骨斗崚嶒。

六朝富僧藻,末宋始逃禅。


及尔操觚日,逢余瘗砚年。


曹溪一偈后,衣钵几人传。

绮语场中误立身,一生涂抹费精神。


于今较得些儿子,便觉无名可借人。

说法归来卧鹫峰,钵中收得一盲龙。


似闻魔事吴门盛,休遣波旬定里逢。

师子林中大总持,何人不伏四威仪。


争如软草铺裀卧,过尽诸天两不知。

新都司马病维摩,说法虽多法不多。


若使见时无一字,曼殊何处起风波。

宝地莲花不动尊,如何移足向红尘。


请公但问金陵客,若个能抛火宅身。

百日都无一日闲,暂闲如在补陀山。


难将面目从师勘,且向潮音洞里还。

峨眉十载住不足,南礼潮音北五台。


巴劫半生何处是,眼前谁个不如来。

曾栖巴蜀峨眉顶,远见西天鹫岭无。


昨夜普贤乘白象,向余先解髻中珠。

草书时作素师颠,一钵何如但信缘。


千遍法华从自转,还能舌本吐青莲。

鲸波千迭海门还,劝尔清秋且闭关。


但使六尘缘境净,眼前长是补陀山。

参尽丛林踏尽山,未容轻叩净名关。


霜寒路滑知应否,收取三条坐具还。

有社何须种白莲,浇花插柳但随缘。


从他佛骨原无表,那许残花乞大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