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翩翩有青鸟,飞集东阁前。
不食琼田粟,自带瑶池烟。
暮辞海南雨,朝翔冀北天。
梅花千树草堂南,花气浮空若雾岚。
姑射山中春自好,罗浮天上梦初酣。
蟠桃谩说瑶池晏,仙桂徒夸月窟探。
吏议推穷旧话言,畏途迢递冒风澜。
两词罢对文移绝,一室常眠枕席寒。
郁郁久居人共叹,皇皇求义我知难。
秋杪拘留冬欲阑,一旬参对累旬闲。
适逢御史俱釐务,更值中朝久绝班。
壁观无言休问祖,坐忘遗照且晞颜。
罢尹一年重置对,去家千里涉寒温。
青云交友难倾盖,白发慈亲正倚门。
目断濠梁横涕泗,梦回京口役形魂。
推治无期任猛宽,苛留累月尚盘桓。
风霜几日经摧挫,案牍逾旬未省观。
失势我如鱼在网,操权吏甚虎而冠。
名絓台章冒典刑,圣仁无滥许原情。
尹京虽愧四方则,廷尉亦非天下平。
三已自知无愠色,一廛归去愿为氓。
纵出由来古有诛,徇私无实荷宽纾。
已知公冶本非罪,免似邹阳更上书。
刀笔任从文俗议,风霜方识宪台居。
飞语初腾触细文,廷中交构更纷纭。
纲条既甚秋荼密,枉直何由束矢分。
御史皆称素长者,府徒半识故将军。
平日论心友与亲,白头临事斗如新。
裸衣难喻疑金客,束缊应无乞火人。
三省行藏知有命,十年流落困无津。
搆虚为实尽枝辞,直道公心自不欺。
众口铄金虽可畏,三人成虎我犹疑。
忠邪所赖圆穹鉴,通塞须凭大衍推。
防人不善自为谋,对吏方知口起羞。
本为追胥宽逮系,何期僚属致增尤。
溺灰竟欲焚安国,书牍谁将念绛侯。
风流韵事说扬州,如此梅花几世修。
想见少陵题咏处,草堂东阁各千秋。
沈沈官鼓放朝衙,催报新枝第几花。
可是公堂高万里,不曾春色到邻家。
花间小集绿初团,风致嫣然春未阑。
座客莫谈天宝事,美人零落易心酸。
花封绣错此分符,阁外春深唤鹧鸪。
只恐梅花来问我,庭前可有落花无。
杨花飘泊李花香,事隔隋唐已杳茫。
留得梅花东阁在,清芬犹近浣花堂。
繁华满树着春容,老干又丫欲化龙。
莫道落花情意索,摊书犹藉绿阴浓。
清绝梅花不厌贫,因何呼作在官身。
当时竞盛开东阁,负却深山富贵春。
岭上新枝好护持,春风隔岁漏花期。
恨他开在黄花后,只为争先转觉迟。
竹树阴阴幂四郊,新晴刚见远山坳。
东皇消息官衙早,几点新红出碧梢。
一度春风一度开,安排东阁号官梅。
山中高士知多少,卧雪眠云望不来。
杜老花边惯撚须,却怜花傍驿亭居。
德公便使游城府,肯受红尘半点无。
大唐诗派远,今复有唐人。
慎吐冰霜句,恐妨天地春。
闭门惟嗜古,养鹤亦甘贫。
百指忍贫需远次,壮心销尽鬓丝知。
身如韦素居常泰,官被声名折得迟。
束檐喜闻千里戍,出山唯有十年诗。
帆远浙江风,莼鲈趣一同。
无人持国是,举世咎诗穷。
身退山林重,心怡学问充。
钟山巍巍兮,长江洋洋。
圣安监国兮,旋正位于南京。
内有史阁部之忠恳兮,外有黄靖国之守危疆。
燕京峨峨兮,易水悠悠。
思宗御极兮,大势横流。
皇赫斯怒兮,客魏虔刘。
秋风惨欲割,秋月明不发。
谁令声名高,竟使寿命折。
往年失四灵,诗道微一发。
盎乏储空谩自豪,掬泉当酒味尤高。
卖文近觉马卿倦,脱赠今无范叔袍。
松下耕樵相尔汝,人间膏火自煎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