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漠漠寒烟返照时,文山当日此题诗。


艰难早识谁无死,凭吊惟应我独悲。


欲写遗篇投逝水,难寻游迹荐江蓠。

大庾峨峨何壮哉,羊肠石磴荒苍苔。


天教此岭限南北,公凿一关通往来。


听猿林下风日好,驻马林边云雾开。

堂堂大宋文丞相,耿耿声名照古今。


本拟卧龙兴汉室,竟孤四海望商霖。


平生不负读书志,一死能明报国心。

战马横奔宝刀折,边军夜醉关山月。


厚禄徒资卖国人,伤心耻向滩头说。

故宫芳草泣铜人,沧海楼船是紫宸。


赤手欲擎西坠日,丹心誓扫北来尘。


山河万里归元主,庙宇千年祀宋臣。

衮绣于蕃镇九仙,香凝森戟霭非烟。


愿同吉甫倾申伯,请继东坡寿乐全。


铜狄摩挲五百岁,蟠桃花实一千年。

两两台符逼斗魁,就盈弥月早春回。


细斟静治曹参酒,重放和羹傅说梅。


山立时行锡难老,鸾停鹄峙喜多才。

蝉冕金貂侍帝廷,格天勋业不谭兵。


曾闻杨绾无荣利,果见周公致太平。


昼锦归来安绿野,宣麻重起系苍生。

壶山和气俪神嵩,间世钟贤应尹躬。


小试经纶安鼎鼐,更恢韬略靖华戎。


力陈致主千秋鉴,梦协遐年八十公。

凤纪千龄遇圣君,扶持宗社不无人。


欣闻东鲁真儒相,本是中兴旧学臣。


玉燕投怀文冠世,天麟呈瑞寿嘉辰。

旱意初忧病圃场,霈然甘泽起羸尪。


穹苍既格由孚信,德教从来本抑强。


再熟言观竞藨衮,千仓行见咏丰穰。

我君肇当阳,憸佞毕退听。


示民以好恶,观此第一政。


恭惟司马范,二老文且正。

九陌红尘扑帽纱,囊书几度进官家。


近来不甚知时事,只是栽桑不种花。

江南江北路迢迢,往事东风恨未消。


昨夜杜鹃啼不了,始知春在洛阳桥。

烂柯山下采樵民,尽日观棋局局新。


黑白两般都著过,后来一著要高人。

世事篙人一叶舟,长歌短棹发中流。


今朝正得东风便,才是西风便转头。

维舟候新铉,薄言憩兹山。


丛祠倚层阜,回阡俯澄湾。


伫立心目瞿,白鹤悬榜颜。

盐民没利家海隅,奔走末业田园芜。


天意似遣阳侯驱,卷水沃杀煎海炉。


怒涛百尺不及逋,老幼十五其为鱼。

涧下禽鱼识上台,听泉履迹遍苍苔。


岩边不欲踟蹰久,只恐商王梦远来。

宾吏亲携涧底行,潺湲风递似相迎。


只应山鬼知公意,乞雨新添瀑布声。

乾坤变化造万物,十有一月生黄钟。


黄钟资养太和气,上贤禀受为三公。


至音铿锵仪凤凰,播在简册成文章。

兼善工夫自古难,有谁志学合伊颜。


儒先拈得四书出,名相措诸万事闲。


功向时危尤易见,道于世运实相关。

昨丙辰年相魏公,当时克敌首归功。


何如手补天西漏,仍更神驱塞北空。


一隙暇时关国祚,十分重任赖臣忠。

六月麟书雨作霖,生贤此际见天心。


江都分洒虽名世,莘野商霖始见今。


门馆无于仪表正,经纶有道本源深。

济川功就等虚舟,恰似当年溪石游。


月满东楼新啸咏,寿高西洛旧风流。


蒲团看释千回夏,楸局观成几度秋。

小住人间五百年,因缘真是午桥仙。


应期却笑河汾早,占节从教寇相先。


独立青云高两地,曾扶红日见三天。

种柏东城次第高,便惊苍翠映霞朝。


有心解报公封植,不学群芳艳易凋。

岁在渊献牵牛中,月缺其圆夜无风。
不知魏分此何夕,瑞光千丈如长虹。


乃是绛阙来荣公,仙宫羽卫纷层空。

应是圆玄降瑞精,散为秾丽遍邗城。


重苞叠蕊三春后,腻脸丰肌百态生。


一自毫堂甄异品,至今花谱续嘉名。

禀质由来自绝伦,谁将巧思变天真。


郑风谑赠缘情密,谢守翻阶得句新。


菊聚万铃樗大本,松添七鬣竹浮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