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子曰:「天下国家可均也,爵禄可辞也,白刃可蹈也,中庸不可能也。

子曰:「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,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。

子曰:“人皆曰予知,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
人皆曰予知,择乎中庸,而不能期月守也。

子曰:“舜其大知也与!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,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。

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
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
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

诚明相资以为体,知行相资以为用。
惟其各有致功,而亦各有其效,故相资以互用。
则于其相互,益知其必分矣。

旧住衡山曾夜归,见君江客忆荆扉。


星沉岭上人行早,月过湖西鹤唳稀。


弱竹万株频碍帻,新泉数步一褰衣。

惆怅流水时,萧条背城路。


离人出古亭,嘶马入寒树。


江海正风波,相逢在何处。

日落众山昏,萧萧暮雨繁。


那堪两处宿,共听一声猿。

怀人同不寐,清夜起论文。


月魄正出海,雁行斜上云。


寒潮来滟滟,秋叶下纷纷。

久是天涯客,偏伤落木时。


如何故国见,更欲异乡期。


鸟暮东西急,波寒上下迟。

春风祖席引香醪,白马骊驹草色袍。


官舍前临两京道,居民半杂五陵豪。


卑飞碌碌犹栖棘,馀地飘飘暂鼓刀。

春色华阳国,秦人此别离。


驿楼横水影,乡路入花枝。


日暖莺飞好,山晴马去迟。

斋居雨坐夜何如,茗碗炉熏听讲书。


问我旧筌都忘却,一江春水自游鱼。

小臣踪迹本疏慵,衮职情知不易供。


才向储闱传大学,又从宣室讲中庸。


朝行辅德须耆俊,家法崇文自祖宗。

法乐洞前曾一游,君家闻处洞西头。
石潭正照猿猱月,山药曾经虎豹秋。
岂意吴城祠下路?
共寻扬子岸头舟。
黄芦满汀洲,白雁投江渚。
何处远归人,征帆带飞雨。
端把中庸诵一篇,眼前神物顿森然。
尘埃扫尽无他虑,尽管高楼自在眠。
滔滔逝者若斯夫,不有耆儒孰共扶。
昭揭五条皆远道,由来一本不殊途。
圣贤奥义难穷尽,老笔名言妙写模。
何年气母大生成,语大无嫌肆大声。
日月星辰天上系,江淮河汉地中行。
传人立定千秋史,号物包罗万汇情。
纸上遗书字宛然,千年微意有谁传。
曾将灵钥开关钮,珍重成周二老贤。
四年未卜果同心,一夜园亭□□衾。
壤隔东西原不远,不教风雨□相寻。
鸢鱼入究□皆的,神化何思语更深。
要识中庸义,中庸乃是庸。
不须求胜解,只此是奇功。
卓卓孤峰上,明明百草中。
滔滔逝者若斯夫,不有耆儒孰共扶。
昭揭五条皆达道,由来一本不殊途。
圣经奥义难穷尽,老笔名言妙写模。
学就右军家数字,笔成东鲁圣人书。
鸾翔凤翥三千许,鹤发鸡皮七十馀。
从昔晋碑那写此,近来燕说正纷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