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钟鸣岂复夜行时,文字相娱赖此儿。


欲去复留知汝孝,未言先泣叹吾衰。


两篇易象能忘老,百亩山畬可免饥。

兰玉初攀桂,朱银降自天。


堂中有一老,物外百三年。


紫诰行充栋,霜毛尽满颠。

沽酒无钱赊莫赊,况堪提柳问鳊槎。


家本吴山诗似画,客经浙水字如巴。


喑呜袖铁为朱亥,涕泪当笙废白华。

北海风流一代贤,襄阳耆旧许谁先。


揆余初度悬弧日,正尔公车射策年。


敝刺姓名劳齿忆,空梁颜色借诗传。

黄发仙翁白鹿车,安期亲见枣如瓜。


玉盘已献千年实,玄圃先开五色花。


壶里青天长日月,眼中沧海又尘沙。

山隐一抔土,人思百代传。


无穷身后事,未若子孙贤。

此地还成趣,庭柯几度扳。


亭中人不见,月照门前山。

水月非无主,长怀别墅秋。


湖光一万顷,端为此翁留。

乐善机应熟,垂声教不穷。


江山无尽意,犹在典刑中。

淇水何年卜素封,依然丈室寄遐踪。


高枝逼汉曾栖凤,新箨连云更卧龙。


色照西山青万叠,影摇南浦绿千重。

五老亭亭靠紫霄,高低群绕万峰遥。


儿孙既有儿孙福,长劫还他祖父娇。

匡岳寻儿已古稀,云中相见各依依。


昔年未遂裴休愿,今日追欢尽意归。

青藜火底坐挥毫,犹有蝇头满薛涛。


似与黄庭传妙诀,还将白练写风骚。


怀人诗就石湖晓,寄子书成剑阁高。

闻说鄱阳湖,洪波荡流万亿顷。
白云秋色入混茫,欸乃纵横几渔艇。


洞穴浮光照终夕,神龙抱珠睡不醒。

忘年尔我重交情,论事相同见老成。


月到广除寒有色,鸦归疏柳夜无声。


三农更苦江南税,百战方休海上兵。

湖西两马过沙溪,曾记泷冈踏野溪。


处士开筵亲笑语,一峰眠梦和诗题。


从知丹穴山光好,渐见鸾雏羽翮齐。

壶公作怪亦多时,人物莆阳尽伟奇。


珍重先生何面目,孤儿觅我一题诗。

不识夫君面,哀从何处生。


情浓堪破戒,身后却知名。


宰木寒烟拱,幽堂野日明。

大海之隈五岭东,幽栖无闷南庄翁。
混迹钓叟谐樵僮,课种谷粟亩数钟。


不与琐尾争雌雄,牙签锦带垂房栊。

前时秋熟不能留,愧此常生间阔愁。


见说长翁游隔郡,欣从重客到吾州。


阿咸唁戚因迂步,诸友适来如合谋。

剑气横秋荡里坟,仪刑惊失老将军。


临风莫洒潇湘泪,流咽前滩锁冻云。

乌纱翼翼袂翩翩,半是诗翁半是仙。


郏下锦袍三二子,寰中花甲几千年。


家传自有君臣药,禄养何须子母钱。

盖棺事了若堂封,起伏诸山接过龙。


解剑会曾心自许,脱骖非恶涕无从。


每分药饵扶吾老,窃诵文章笑道穷。

五湖东半落枫桥,隐若晴虹破寂寥。


漫漫芙蓉难识路,阴阴杨柳乍通潮。


分披野色寻幽惯,倚徙江天入望遥。

天纵贤人不计秋,行藏信意得悠悠。
花封襄水留民仰,竹杖吴山作伴游。
景入桑榆尘事省,春填门户圣恩稠。
朝看凤阳和,风静凤毰毸。
暮看凤梧高,露冷凤不来。
凤兮凤兮已久衰,嗟尔胡为乎来哉。
鹤发萧萧拜敕封,又将人瑞看人龙。
常宜五鼎承颜养,闲借三芝益寿功。
此日儿孙深自庆,何人风格可渠同。
纷纷利名场,爱早畏迟暮。
腾踏尽争先,有如舟兢渡。
谁怜三月花,偶值终朝雨。
晓日帘栊初破睡,宝鸭宿薰浓。
笑指图中鹤发翁。
仙骨宛然同。
葵之轩,葵之轩,葵生一何芬华。
翘翘凤干,烨烨丹葩。
涵精降宿,抗如疏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