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去年九日在衡阳,满林霜,俯潇湘。
回雁峰头,依约雁南翔。
遥想茱萸方遍插,唯少我,一枝香。

上客相从称玉觞,楚天杳杳湛清光。


紫茱黄菊有佳色,白蟹赪鳞聊共尝。


自哂三朝为逐客,常于九日旅殊方。

海外频年怀棣萼,江南九日共茱萸。


莫愁群盗惊邻壤,且作新诗慰老夫。


坐上岂无吹帽客,饮中况是谪仙徒。

远谪须知怀抱宽,节逢九日亦追欢。


手挼青蕊看浮盏,蜡剪黄花戏插冠。


淅淅斜风飞败叶,萧萧细雨作轻寒。

常年九日必题诗,况此飘零海一涯。


黄菊未开青蓓蕾,白醪聊吸碧玻瓈。


登山但极孤云目,整帽还羞短发篦。

渊明避世士,酷爱九日名。


独酌东篱下,悠然得此生。


我辈正羁旅,佳节安可醒。

地偏菊开晚,乃在秋冬交。


霜中色艳艳,肯逐蓬艾凋。


感此节物殊,为尔再登高。

天地一逆旅,于焉寓此生。


群阴惨将暮,共爱九日名。


气清霜露肃,天朗山川明。

终朝兀坐但焚香,身世翛然已两忘。


收拾江山归古锦,招邀风月入虚堂。


鹡鸰散去波翻海,鸿雁归来天雨霜。

去岁初从海上回,重阳相与醉高台。


那因寇盗迁南土,阻插茱萸共一杯。


老矣但思情话切,跫然更望足音来。

父子相随万里馀,途穷端欲哭杨朱。


三年客里逢佳节,九日樽前念友于。


海上及秋吟蟋蟀,鬓边何日插茱萸。

越王台枕玉山平,并骑登高结束轻。


戏马风流还九日,射雕人地且三城。


将归丽句雄笳鼓,未醉香醇困步兵。

谢公棋墅此松林,化碧痕馀秋草深。


散带且挥桓氏弹,和歌休怆雍门琴。


弓开更奋双猿势,箭落时惊一雁心。

东皋亦似兰亭会,上巳何如九日觞。


菊为将军开紫笑,梅因逸少吐红香。


三江水到鱼珠阔,二峤云连雁翅长。

峡口千峰紫翠招,维舟且复上烟霄。


山无旦暮含江雨,泉有雌雄应海潮。


四座花飞争上酒,中流松卧忽成桥。

登高且喜傍乡关,慷慨能销壮士颜。


四海龙蛇悲已尽,一夫鸿鹄恨多闲。


青年汗血龙媒蹀,白首衣裳雉子斑。

登高愁似送将归,木落山空祗夕晖。


红叶有霜终日醉,黄花多露一秋肥。


萧条返舍馀长剑,潦倒干人失布衣。

登高未后故林期,霜露频当悽怆时。


鸿雁自知南向早,梅花谁道北开迟。


无情潮汐惟中宿,有恨云山是九疑。

登高何处踏苍苔,系舸轩辕庶子台。


三峡东西千嶂合,二禺南北一江开。


松楸有泪流霜引,猿狖无声落叶催。

不忍登高去,自怜秋思孤。


菊花陶令有,竹叶少陵无。


又送将归客,翩翩江与湖。

白昼婆娑古树下,华堂无事招儒雅。


苏门高士过弹琴,天宝将军来画马。


此日重阳黄菊开,寂寥馀我登高台。

九日宜长久,嘉辰得几何。


贫愁高咏少,老恨远游多。


酒以黄花好,羹因紫蟹和。

落叶将蝉去,浮云逐雁来。


可怜出塞客,不上望乡台。


贾屋悬歌席,滹沱泻酒杯。

西风吹白雁,天半落秋声。


感此无衣客,登高赋不成。


并门横大漠,涞水绕长城。

佳晨何处泛花游,丞相筵开水上头。


双影旆摇山雨霁,一声歌动寺云秋。


林光静带高城晚,湖色寒分半槛流。

秋天晴日菊还香,独坐书斋思已长。


无奈风光易流转,强须倾酒一杯觞。

秋暮天高稻穟成,落星山上会诸宾。


黄花泛酒依流俗,白发满头思古人。


岩影晚看云出岫,湖光遥见客垂纶。

茱萸房重雨霏微,去国逢秋此恨稀。


目极暂登台上望,心遥长向梦中归。


荼蘼路远愁霜早,兄弟乡遥羡雁飞。

野老园篱江水东,漙漙夕露满幽丛。


已教短发从天白,未厌秋花特地红。


身世只今惟仗酒,安危从此不关侬。

酒到愁肠味颇醇,花因白发更精神。


儿童休笑灯前舞,老子今存死后身。


何处江湖为乐土,谁家门户有闲人?


多情独有陶征士,醉过清秋不厌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