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燕尾溪头晚色分,蜂腰山断日斜曛。


半篙碧静秋垂钓,一棹黄昏冷载云。

暂脱尘埃污履絇,白云坐看起天隅。


笋梢解箨摇新翠,为作麾幢执万夫。

雨馀湖上数峰青,湖水连天似镜平。


一棹迎凉快襟袖,香从蘋末晚风生。

残春已去不堪招,犹喜莺声破寂寥。


花片片飞风弄蝶,柳阴阴下水平桥。

老境惟期得醉歌,何能浩荡涉风波。


关山月白闻归雁,风雨秋深想钓蓑。

小轩风景画图宽,一再闲寻绿绮弹。


雨著梨花春已老,烟沉芳草梦犹寒。

庭萱戢戢漏新春,槛外梅花冷带云。


与客对床风撼竹,一灯殊喜细论文。

柳满长堤绿满池,藕花倚岸两三枝。


文鸳扑鹿惊飞起,一棹高荷艇子移。

小楼连苑碧山前,终日凉生枕簟边。


自是西湖秋更好,水光山色接长天。

弄袖和风拂拂轻,众香迎面酒微醒。


凉寻小径通幽处,花压栏干竹一亭。

松篁交翠入幽深,道院萧闲每遣心。


一炷清香宜燕坐,数声钟磬有馀音。

春去烟光绿已齐,阴阴栏槛晓晴时。


新梢替尽残芳静,喜见馀花一两枝。

草萦平碧柳舒金,春色融融积渐深。


巢燕高低寻画栋,宿云浓淡作轻阴。

惯向青林与碧溪,幽居竹石自相宜。


种成满眼花堆锦,开落如今总不知。

碧沼波澄拂柳条,坐来未觉水云遥。


轻轻风絮迷新涨,一啭新声破寂寥。

引睡文书堆棐几,穿帘燕子拣梅梁。


好风弄袖湖山近,陇亩摇春禾黍香。

含笑殊名缥与缃,就中晕紫最芬芳。


纤枝小摘涓涓露,鼻观须参著肉香。

薰风过雨到池台,绿荫都无一点埃。


傍架垂垂薇露重,糁枝已有橘花开。

势凌空碧小嶕峣,秀木成阴映断桥。


注意便为庐阜想,摇风最喜水芭蕉。

雪蕻羊羔白,菘芽栗肉黄。


为谁端有此,正尔未能忘。


觉后心无愠,修来面有光。

到此于今四,情深即故乡。


新松知改径,旧竹不依行。


平施天犹病,周回日载阳。

欲言林下趣,思共涧边行。


细雨枇杷熟,空江杜若生。


离居非远道,向夕自含情。

夫人禀五常,士兼百行,邪正有别,曲直不同。
若邪曲者,人之所贱,而小人之道也;正直者,人之所贵,而君子之德也。
然世多趋邪而弃正,不践君子之迹,而行由小人者,何哉?语曰:“直如弦,死道边;曲如钩,反封侯。

积雨阴淫日,双溪晓涨初。


冥冥低鼓浪,滟滟细通渠。


触岸声齐斗,盘山势渐摅。

有弟有弟各一隅,万里不见徒嗟吁。


江湖春色又归矣,庭槛花枝还有无。


欲寄我声无鲤鱼,欲写我恨无酒壶。

去年马走途中雪,今日舟行湖上风。


吾分自天俱有定,此忧如水自无穷。


谁知云汉双飞雁,自笑江湖一断蓬。

云气阴阴绕殿庐,雨声摵摵响阶除。


薰炉翠被延周蝶,黄墨朱缸订鲁鱼。


野性登朝常蹙踖,亲年须禄向踌躇。

日日凭舆看远山,不知行处是峰峦。


他山亦有痴人看,却向侬家行处看。

落日放扁舟,潇湘生暮愁。


故人疑不见,离思渺难收。


鼓瑟空遗恨,吹箫忆旧游。

闲将诗句和,凉自雨中来。


可是不相聚,那能得此回。


香炉连笔格,茶碗更山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