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堂前下食鸟,一钵有龙归。
空里僧钟寂,花香上裓衣。
古佛俨庄严,云光覆香火。
门前戈戟声,恍惚驮经马。
故人遥集海云隈,林下幽寻破径苔。
山寺杖藜沿涧岸,隔坡回首见楼台。
钟连落叶兼秋远,雁逐寒潮带月来。
野鸟啼残山寂寂,菩提叶落雨纷纷。
门临海国烟城晚,僧卧江门古寺云。
懒骨未堪人似我,孤怀聊得我怜君。
幽人何处住,古寺白云高。
问路不知远,到山方觉劳。
半窗看竹石,一枕听松涛。
大帅新谣十五州,残春摸石是遨头。
氲氲喜气随民遍,冉冉风光尽日流。
野俗只知观宴赏,主人非独为嬉游。
曲径自然好,不知山已深。
苍苍石潭上,了无人世心。
境幽思转寂,秋气加萧森。
翠竹苍梧高百寻,虎溪径转六桥深。
穿云石磴晴犹湿,碍日松梢午亦阴。
坐对飞泉溅落叶,听残夕梵彻寒林。
万丈雄关到始谙,空中斗插五浮岚。
白云僧下山头寺,黑雨龙飞石上潭。
冰雪百层寒代北,波光一线认江南。
连峰浩奔驶,登高见如环。
佛寺初不见,窈窕藏隈湾。
入门忽金碧,百尺飞孱颜。
檀旃远出白云隈,邀友秋游策蹇来。
竹径梵音传爽籁,石坛屐齿印苍苔。
一帘花雨禅心静,半榻茶烟鹤梦回。
到门钟韵寂,照座佛镫微。
一犬竹间吠,孤僧云外归。
似吾尘汨面,输汝世忘机。
野色开青霁,寻芳入翠微。
溪声催碓转,云气薄人飞。
春草牛羊健,阴山笋蕨肥。
崔巍碧云寺,寿安山南陬。
前貌众龙象,从植千松楸。
于经首作俑,魏竖复效尤。
石径斜开路几层,扶筇携屐共攀登。
花逢九日思兄弟,病阻文园念友朋。
南渡白云悲古寺,西风黄叶哭昭陵。
碧云寺外碧云浮,别怨何人拟惠休。
双涧争鸣泉不息,众山新沐雨全收。
大都景物犹堪纪,乱世功名未可求。
流泉不知处,但觉声在耳。
稍盘过上方,泉出绕屐齿。
澄潭如洗盆,一泓长见底。
青山澹将夕,暝色入飞鸟。
余霞尚绮丽,钟动月初皦。
平生癖看山,山晚看愈好。
两崖如伏狮,鸟道通一缕。
侵晨理轻策,过此日停午。
小洞缠枯藤,十步忽一俯。
盘空山涧断,缥缈白云封。
四顾杳无路,一声何处钟。
鹿行春藓滑,鹤立午烟浓。
秋风香市集南滩,此去原非礼法坛。
一缚蟹螯乡味俊,两行鸭阵水天宽。
童心不碍泥婴攫,墨额休侪画史看。
锦里风光胜别州,海云寺枕碧江头。
连郊瑞麦青黄秀,绕路鸣泉深浅流。
彩石池边成故事,茂林坡上忆前游。
野寺依绝壁,化身满诸龛。
后前莽难测,千亿纷相参。
妙斫谢斤斧,高楼轶烟岚。
人去人来半日间,徘徊绝顶觉身闲。
风云不动心犹恐,星斗相辉手可攀。
皂盖远如天上至,篮舆曾记月中还。
海云真赏甲刀州,十里春光拂马头。
花酒价高分宴乐,绮罗人好助风流。
出郊行旆从编俗,摸石居民事胜游。
及时行乐慰刀州,晓背重城信马头。
彩石散随香被去,芳尘纷逐钿车流。
匆匆曲水当年会,草草东山旧日游。
巘云宝刹诵瑶编,屋上灵云每见连。
知是苍穹相表异,却教瑞气日缠绵。
絪缊像护清虚界,洁白光涵兜率天。
三春行乐盛刀州,况是春光欲尽头。
使节在郊观似堵,香轮争道去如流。
正逢铃阁多闲日,肯对花时负胜游。
海云春赏冠西州,醉帽花枝半压头。
笳鼓不徒同俗乐,篇章还许缀诗流。
只应胜事多前日,长恐无人继后游。
路转羊肠望眼舒,篮舆更入道人居。
千林黄叶新霜后,四面青山夕照馀。
幽梦乍惊鱼鼓响,小诗闲向竹窗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