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谯门对耸压危坡,览胜无如此得多。


尽见西山遮岱岭,迥分东野隔新罗。


花时千圃堆红锦,雪昼双城叠白波。

落日下前峰,轻烟生远林。


云霞媚馀姿,松柏澹清阴。


振策纵幽步,披榛陟层岑。

丹叶下西楼,知君万里愁。


钟非黔峡寺,帆是敬亭舟。


山色和云暮,湖光共月秋。

竹映红蕖水榭开,门闲乳雀下青苔。


伊人何恋五斗粟,不作渊明归去来。

本无筹策堪人用,盍挂衣冠遂物情。


官职向来滋味薄,干戈经此梦魂惊。


君犹极口谈经义,我已无心卜死生。

当年建塔镇江潮,万弩难胜一柱标。


昔览烽烟愁饮马,今荒榛莽任栖鸮。


老怀凭远馀悲健,寒籁回空振悴凋。

闻翁止酒吁不乐,得见开尊病却忘。


老屋拈诗妨烛短,邻园分榻破苔荒。


剧怜燕蝙朝昏促,喜近须髯意兴长。

天门开阖处,变怪是浮云。


日出长三丈,玄黄尚未分。


天鸡惊梦寐,海市动氤氲。

玉表为山主,元非没字碑。


空留封禅迹,亦是帝王师。


虎视终何益,龙兴自有时。

日观乘夜上,一啸破鸿荒。


元气初生子,天心正用阳。


云霞飞玉女,风雨走秦皇。

一江贯万山,双塔抵层汉。


我来蹑胜游,寒日已过半。


夕阳满孤村,潮势吞两岸。

支筇上寒山,石磴连云陟。


兰若无人声,禅关堕黄叶。

冯高秋望杳无涯,表里河关拥汉家。


已倩白云扶落帽,更携黄菊散空花。


清砧出郭催寒近,返照衔山度鸟斜。

春寒一夜雪,绕郡千山白。


凄风敛微和,城郭暗朝赤。


相期素心人,寒空荡胸臆。

春到庭闲,台高径曲。
新橙嫩破纤纤玉。
携将彩袖一凭栏,南上云净青初定。

一统江山大,群贤气量恢。


客中逢节序,雨后踏崔嵬。


虎踞城如昨,鳌分极不摧。

寥廓飞楼并倚阑,十年今复醉长安。


天连大漠三边尽,秋入渔阳万里寒。


恋阙班行疲执戟,托交名姓庆弹冠。

本欲登高避市尘,不知山上有行人。


千峰落木天为远,万物逢秋气尽辛。


篱菊未开今日雨,霜林争似晚来春。

移梅种竹趁阳春,举目江山发兴新。


曲槛疏窗那草草,飞檐碧瓦已鳞鳞。


鼎来好语酬佳景,更有高僧话净因。

秋色萧萧桧柏林,低回转自觉情深。
出门何处无风雨,一望平原自古今。
猿啸野云山谷暗,鱼吹海气日华阴。
未及上翠微,暂揽松山胜。
嵌岩置修除,缘壁起盘磴。
拂衣千仞上,阑危不可凭。
学古既到古,反求鉴者难。
见诗未识君,疑生建安前。
海畔岂无家,终难成故山。
高台令节一跻攀,未敢题糕大醉还。
白社群才骚兴剧,堪怜落帽似龙山。
神驭中天十二州,九关虎豹起重楼。
雄图俯瞰乾坤合,王气常看口夜浮。
仙侣云间丹凤曲,都人马上黑貂裘。
高视中原酌酒杯,河山遥抱王京来。
御街紫陌春声动,绣拱朱帘夕照开。
自古风沈耽胜地,几人登眺到金台。
朝回览胜帝城头,更上崇文第一楼。
万里乡关云外是,九重宫阙日中浮。
雪萦玉树晴犹湿,春入银河冻欲流。
与君同上帝城楼,楼上春云紫气浮。
列殿层宫铺日色,长河素浐抱春流。
星辰斜拂苍龙角,霄汉□临金爵头。
城上江亭簇暮烟,城根老树浸江澜。
何人临静夜歌罢,独客凭高秋兴宽。
直下路通诸国远,偏东山隔半溪寒。
浮云散尽见孤峰,飒飒城头起暮风。
羡尔登楼瞻渤海,与谁骑鹤跨崆峒。
秋深古戍边声急,春早银河斗柄东。
漾舟寻禹穴,百里同春风。
桑麻翳平野,钩画千渠通。
蕞尔海东隅,乐利神所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