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藓剥春痕土燥斑,下堂僧散午钟闲。


寺门半掩东风急,尘卷空廊二十间。

琳宫阒寂少城隈,幡影遥连紫翠堆。


万井晴烟双阙近,九陵王气一天来。


文楸仨覆灯前局,绮席频呼竹下杯。

双林幽寂抱龙沙,有客携樽傍晚霞。


江静游鱼听笑语,秋深鸣雁出蒹葭。


洪都自古称人杰,高会于今共物华。

旦夕人语喧,泛舟北城曲。
十里望禅刹,飘若尘外躅。
是日秋宇高,清辉澹晨旭。
城西有寺忽如林,伏地卬霄苔藓侵。
古人题字看欲遍,今我杖藜来相寻。
潜蛟在壑不多见,飞鸟过岩时一吟。
不到禅关二十年,无边风景尚依然。
青苍远接千章树,红白新开万朵莲。
习隐不为招隐赋,爱山宁惜买山钱。
昔有韬光者,岩栖向此中。
法流还挹润,禅秀尚翘风。
院树经冬绿,林曦薄午红。
说法人何在,探奇性颇贪。
九盘松磴石,双乳石泉甘。
鸟道随云入,霜林坠叶酣。
石径经行处,禅堂爱客吟。
残花含雨落,新竹入园深。
松偃苔能上,山高日易沈。
水殿云廊取次开,不论庐阜与天台。
窗间燕雀驯相近,池上龟鱼唤亦来。
春雨久荒红药圃,香烟遍烧碧莲台。
野寺僧房远,陶潜引客来。
鸟喧残果落,兰败几花开。
真性知无住,微言欲望回。
南风隔浦闻花气,菡萏红开十里花。
宫女三更环白帝,洞庭千顷落明霞。
凿池不待烦灵运,载酒浑疑过若耶。
西蜀精篮多近山,宝光喜在郡城间。
风清杰阁钟声迥,露落空坛幡影寒。
满壁丹青见图画,沿阶花卉半芝兰。
同在山光中,奇峰不足数。
绝顶名韬光,万象待吞吐。
我从灵隐来,幽境出廊庑。
日射韬光顶,石寒烟不消。
晓星穿石笋,高树隐山桥。
自此入萝径,何心对海潮。
灵鹫峰头寺,清幽少俗氛。
竹深人不见,木落鸟成群。
海气蒸红日,山泉泻白云。
箬水青似箬,玉山碧于玉。
逼霄沓万状,截地分千曲。
萍解深可窥,林豁遥在瞩。
精气华光泄一胎,松篁绿霭拥楼台。
山灵自写新图画,高向天空张挂来。
暑退凉初至,登楼客思清。
鱼帘桥外密,稻陇寺前平。
云起连潮色,风过带磬声。
临河循例会群贤,海上羁栖又一年。
积雪涉春都作水,连阴逢霁似关天。
相从携酒同登阁,有兴褰裳与刺船。
岩扃犹剩题名墨,池水应怜皱面人。
约略老坡眠石处,却从榛莽告晁秦。
无端未得归林下,又向南方拥使麾。
夜宿禅关更萧洒,一轩寒月照清池。
凯之曾说越中行,塔级亲登眼始惊。
画合千山翠浓淡,枝分万水练纵横。
树头低压昏烟重,鹤背斜拖夕照明。
香刹悬青磴,飞楼界碧空。
石门栖怖鸽,慈塔绕归鸿。
有法将心镜,无名属性通。
洪光高阁杳林端,缭绕双过锦绣鞍。
晓日乍开仙阙曙,春云犹弄上方寒。
窗中猿堕青天影,树里人行赤玉栏。
览胜径临五指间,空中飞锡启禅关。
千年古柏参天耸,一径苔深点石班。
山狝蹁跹忘世激,洞云吞吐有僧闲。
为寻野趣叩禅扉,路入桥南近翠微。
地静惟铺青草色,山高岂碍白云飞。
昙花贝叶来僧榻,萝月松风满客衣。
寺顶光摇倚碧霄,曾逢仙侣坐相邀。
雕台抱日自突兀,宝地堆云何岧峣。
草色欲纫湘水佩,松声疑弄浙江潮。
独上高楼思何穷,况复秋光入望中。
术未能仙曾远地,天将可问莫书空。
悬怀最是云□白,游目偏惊树叶红。
桂薪怜上国,瓢笠访东林。
阅树知僧腊,拈花见佛心。
素书犹未授,白发忽相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