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炎乡白昼苦难眠,也逐孤云学问禅。


行到精庐知浴佛,坐来古洞亿飞仙。


远公暂向名山住,管子初从辽海还。

浮云几万里,白日闷晴晖。


稍觉波涛缩,犹闻点滴微。


两旬捐破扇,五月着寒衣。

山中五日寒,霖雨久不止。


稍稍云意开,骎骎日色美。


驾言出东城,道傍玩流水。

馀生橄榄蠖求伸,久作屠酥最后人。


万事不关闲处眼,三朝聊喜岁前春。


草芽地已回生意,雪霁天应念小民。

暮年无不与心违,节物过从事总非。


何处青梅尝煮酒,谁家红药试单衣。


半酣便合拿舟去,骤热犹容借扇归。

梧桐楼外雨萧萧,客里迁居意不聊。


净土偶邻罗汉洞,闲人肯羡侍郎桥。


蠹鱼书少家何窘,行李船轻路匪遥。

今年未见菊花枝,老恐登高亦不宜。


但得明朝须有酒,可能我辈更无诗。


身闲天下朋游少,秋暑江南雁到迟。

谁遣青天变漏天,人闲无复有平田。


女娲鍊石端何物,子产禜龙未必然。


死徙衔冤终不雪,生存忍饿更堪怜。

闲客何庸早起忙,高眠懒复问云祥。


宦情不作葭灰动,吟笔宁争绣线长。


逆旅四年逢此节,徒行六日可吾乡。

生长西湖死葬湖,兴言舟子与农夫。


全家衣食凭摇橹,历世儿孙学荷锄。


布衲劣兼蓑笠有,齑汤恐并酱醯无。

湖山春色已如斯,城市原来了不知。


百五韶华全似画,二三名胜总能诗。


忽惊我辈相携处,谁识吾人始到时。

第五桥通曲港船,直摇春水到门前。


休官久作渔竿客,扶老来寻鹤氅仙。


畴曩欢娱如昨日,今吾衰飒最高年。

卧厌邻人聒,晨兴亦喜晴。


心知云气好,眼眩日华明。


吾事元无节,南方暂偃兵。

昨夕星初见,兹晨雾亦披。


徯闻平贼报,先赋喜晴诗。


□□犹如旧,新蝉未觉迟。

寒暖违时节,于民有弗堪。


岂应今腊八,恰似旧春三。


夜□蒸肤汗,朝壶溢唾痰。

河中船已动,岸亦有人行。


城北钟声断,楼东鬼宿明。


倚□□酒醒,搔首小诗成。

木犀花正盛,吹入满楼香。


不是人无寐,焉知夜已长。


树鸣秋雨急,潮过海天凉。

深钳笑口似难开,顿喜诗仙载酒来。


此道孰为今老笔,吾庐适有古荒台。


焉知晚节逢陈厄,忽听高歌类郢哀。

楚调悠然抑更扬,四愁平子五噫梁。


身同落叶常无定,□比寒花似较长。


但喜有乡频得醉,不知何药号为狂。

后生谁识旧西湖,除却山僧树总无。


何至梅仙坟亦掘,惟应葛岭鬼当诛。


红裙鞭镫追游女,白首端章笑腐儒。

重阳晴过小春天,忽复萧骚雨可怜。


响入竹林全似雪,湿蒸茅舍最宜烟。


战尘洗净无传箭,客路泥深亦著鞭。

平生为客太匆匆,已上西江又复东。


只信一朝飞舴艋,何知五度落梧桐。


绝怜牛女常遭谤,粗足莼鲈不叹穷。

老眼今犹见雪明,几番绝景慰生平。


三高祠畔吴江棹,百战军前鄂汉城。


颠沛艰难垂欲死,登临慷慨谩多情。

夜夜春寒渐觉轻,桐花十日过清明。


去年稔更今年稔,壬子晴兼甲子晴。


楼阁相望饶客醉,干戈不用保农耕。

行园似觉褐袍单,拣好梅枝子细看。


节近年年多雨雪,客来草草治杯盘。


故知更事无如老,岂谓交春便不寒。

涉险骑危一纪强,四惊阳复寓钱塘。

山深黟歙生涯薄,水溢苏湖岁事荒。

暂遣归宁怜小婢,尚迟绝少抚诸郎。

官桥柳外雪飞绵,客舍樽前急管弦。


僧粥晓分惊腊日,猎围晨出忆残年。


白头长与青山对,华屋谁为翠黛怜。

湖面冥蒙山背晴,三人水阁坐浮觥。


眼前指顾生奇景,虹挂雷峰一道明。

粥饭家风孰识侬,多生禅味尚沉醲。


迷离烟水藏幽梦,魂返南屏夜半钟。

香粥分雏闹膝前,儿时风味渺如烟。


老夫奉佛焚香了,自忏平头六十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