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开书隔海话中秋,君发书时我出游。


海外阴晴同此夕,月明四百四峰头。

满城雨歇敞清秋,天末怀人赋远游。


我正登高闻雁过,一书万里海西头。

程水愁边溯,韩山望里遥。


秋风吹古渡,落日满浮桥。


沧海使方出,绿林兵未消。

七载春明别,重逢五岭东。


共惊须鬓改,暂喜笑言同。


落叶人千里,寒芦雪满篷。

故人今洞主,雄镇古瀛州。


白鹿经犹讲,红羊劫未收。


秋城明落照,孤塔枕寒流。

昔闻董糟丘,尝为李白天津桥南造酒楼。
人间二子不可见,唯有杰句挂余心肺烂烂珊瑚钩。


长安风沙住不得,南归再卧苏台秋。

左辅关河二十城,使车全胜直承明。


白头樽酒谙风味,乘兴篇章得性情。


苜蓿空肥天骥老,风霜有意皂雕横。

落日回船烟水明,残霞黯黯共离情。


南飞多少江凫翼,好倩樯乌遍寄声。

锦城耆旧传,相思两地,桑梓当龙沙。
送春春已去,去日春人,都付玉钩斜。
贞元梦影,剩燕山,一绿无涯。

几番风,宵来送雨,罗衣透秋味。
露荷红缀,将半老徐娘,犹爱姝丽。
瘦筇向晓池边倚。

姑苏太守义何长,东泛仙舟已不忘。


更借洞庭湖上月,数宵相送到钱塘。

湖上寻山四客同,流馨丛桂夕阳中。


倦游已是经时别,活国终怜造物穷。


寒杂啼号缠社鼓,醉扶童竖钓溪风。

自挈哀音殉鼓盆,只馀骸骨块然存。


燎原日愿同灰烬,灵窟天留照泪痕。


为奏咸韶如有悟,终侪培塿不能尊。

曾闻滞宦忆鲈莼,又见烟波返钓纶。


古道难容强项令,今朝才免折腰人。


逢山记得还山路,投老闲将未老身。

孤峰顶上数闲屋,仙掌岩边一个僧。


高处看人明了了,老来无事冷冰冰。


漫劳法社虚前席,亲见威音绍祖灯。

峡山兀兀水深深,识得斯人去住心。


罗雀门如僧舍冷,归猿洞接野棠阴。


直躬累俗怜同病,携手何年共入林。

吏情如水迹如沤,抛却仙凫狎野鸥。


金马门高难寄傲,赤松家近好同游。


留衣笑与山僧别,筑室容将野老谋。

里公必谀令,毋论贤否伦。


谀言不从心,有识所不珍。


当事责名誉,舆歌杂赝真。

雨涨三山滞客津,吴江夜半越潮沦。


遥知宋渡新来岁,再见苏堤旧日春。


身在峰飞观折水,心如湖止任游人。

性僻耽佳我亦如,流传嗤点共删除。


心期自出寻常表,文力长扶百六初。


未坠于人终不坠,其馀诸子尽堪馀。

文章千古寸心留,醇饮于君自乳投。


无可淡浓方共远,凭谁欣厌与相酬。


甘棠二载依风雅,玄草三冬忆应求。

返照满寒流,轻舟任摇漾。


支颐见千里,烟景非一状。


远岫有无中,片帆风水上。

莎栅东行五谷深,千峰万壑雨沈沈。


细君几日路经此,应见悲翁相望心。

灵鹊填河,惊乌绕树,秋来一样心期。
帘额风轻,金炉篆袅香微。
云楼雾幕参差起,黯瑶情、未许人知。

长风破巨浪,一苇下三吴。


那羡扬州鹤,腰缠上帝都。

浑如白帝峡,千里一朝还。


独少阳台女,双蛾碧雾问。

黄河九驿路,驿驿旅人怀。


飞流六百里,一夜到长淮。

四月桃花水,归帆处处看。


南风薄暮起,停棹向新安。

扬帆度吕梁,回首见萧县。


桃源何处村,千家寄高岸。

茫茫大河水,一叶向江南。


不遇姜公子,何人借布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