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中庭老柏霜雪里,北风烈烈偏激耳。
诵诗夜半舌入喉,饮我樽中渌醽美。


升堂辞翰愧非有,何异还家数其齿。

月落夜正黑,风起庭槐端。


窗间星动摇,枕上人寤叹。


所叹吹阴云,苦热弥不欢。

夜坐弹玉琴,琴韵与指随。


不辞再三弹,但恨世少知。


知公爱陶潜,全身衰弊时。

舜琴曰朕有,语舜郁陶乎。


孝悌怨则否,傲狠愧岂无。


我尝抚卷叹,叹此孟氏书。

禁中颇牧谁最良,上前论事张子房。


张公九尺须眉苍,谈兵说剑眼为方。


金城有策若未试,便恐谈笑无戎羌。

主人卜筑松江曲,数武茅斋一窗竹。
主人之节清且素,况与此君共朝暮。


婵娟蹙拂摇曙烟,主人自为汲湘川。

客里深秋意,芸阁病周郎。


魔障重难透,心兵躁未降。


幽期即中夜,故好隔兰房。

初见谓倪迂,稍看乃周瘦。


留作千古心,毋轻寘怀袖。

十载三为别,那堪此别遥。


剑星飞后象,梁月梦回标。


名尚山涛启,魂先宋玉招。

忽得云间信,沈沦世所嗟。


百年循吏传,十口孝廉家。


落日窥诗草,严霜负鬓华。

臈意深难尽,春光缓未回。


日馀归案牍,天阔仅楼台。


寂寞耽吾党,荣华逐世才。

近来称作者,屈指问知音。


骨格谁真近,声名尔自寻。


中天秀岳色,大海郁龙吟。

众人于五音,丑正不丑随。


所以匣中琴,寂寂少人知。


淳和太平风,简淡邃古时。

知音古亦少,况乃今人乎。


至和动殊类,此则今世无。


舜韶舞百兽,事可观于书。

往为名山客,浩荡多奇观。


六月湖海卧,飘飘生羽翰。


误升紫垣籍,草野非所安。

一杯易足。
自断此生犹杜曲。
词客哀时,不敢愁来赋别离。

行子极秋气,盘旋竹房清。
邑宰来相存,促膝非世情。
告我一高贤,名家自鄢陵。
客身浑欲托禅门,且莫寻僧度晓昏。
古道不孤山月鉴,清歌仍共院钟言。
瓷盘白剖霜梨大,石槛阴层露桂繁。
江天初熟荔枝红,底事游人速去踪。
组舫莫非随谢尚,草堂应不讶周颙。
乌衣巷口斜阳燕,牛首山前半夜钟。
枕外霜屏手自书,数千微指慰焦枯。
乘时岂羡鹏飞海,悖理须讥马守闾。
治气养心予所慕,长生久视古非无。
相过来海国,惜别重罗筵。
灯影三更月,刀头万里天。
云牵归越梦,潮带入娄船。
天水空明接杳冥,老禅三昧解通灵。
欲将东海为平地,尽卷西江入净瓶。
宿霭微分沙鸟白,晚风犹带毒龙腥。
天台老衲两眉庞,自起高楼枕石杠。
煮茗别开留客处,论文多近坐禅窗。
冥鸿散去犹相逐,独鹤飞来不作双。
老去无因接胜游,题诗烦寄海云楼。
天空直与海无底,云起正当楼上头。
黑水几程通直谷,青山一发是瀛洲。
沧洲三月住星槎,闻访青原隐者家。
四老咏歌能玩世,百年聚散若抟沙。
饥来且食书中粟,老去空悲镜里花。
秋意生何许。
对玉钩、微云避舍,素风吹暑。
银汉桥成天路稳,乾鹊声声媚妩。
声名凛凛动寰区,忠义存心老不渝。
奋不顾生惟尽节,虞无遗策悉嘉谟。
独提南服三千旅,首冒重围万死涂。
命世文章伯,鸿枢柱石臣。
殒身因卫社,嗣德岂无人。
丹旐西原路,輀车万里春。
季世遭奇祸,烦冤痛可论。
交情伤死别,亲属恸遗言。
空想还家梦,难招去国魂。
畴昔中朝士,簪绅仰令名。
恩威彰辅郡,忠孝卫都城。
许国志何壮,为山功莫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