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时违运往岂无才,老气峥嵘隘九垓。


漫仕有声徐偃国,赋归不愧子陵台。


相逢苦雨泥双屐,可及晴湖泛一杯。

谈笑丁年取甲科,一官潦倒鬓今皤。


飞腾尚觉声名在,枯槁其如骨相何。


舌鼓风雷无与敌,胸吞海岳未为多。

自初宾上国,乃到邹人乡。


曾点与曾子,俱升阙里堂。


武皇恢大略,逸翮思寥廓。

汉室空成一土丘,至今仍未雪前羞。


不禁出塞涉沙碛,最恨临轩辞冕旒。


幽怨半和青冢月,闲云常锁黑河秋。

依然千里旧山河,事改时移随变磨。


巢许家风乌可少,萧曹勋业未为多。


可伤陵变须耕海,不待棋终已烂柯。

荒城萧洒枕长河,古字碑文半灭磨。


青冢路遥人去少,黑山寒重雁来多。


正愁晓雪冰生砚,不忿西风叶坠柯。

直气叫阊阖,同听喜起歌。


心将薇省月,送子到岷峨。

依然五杨柳,丈室卧东皋。


海岱骄鸿翼,林塘狎蟹螯。


飞觞春色浅,秉烛夜谈高。

扣声寂寞播阳春。
看流水混行云。
大雅扶轮。

登临此日正宜春,万里鲸波绝点尘。


铜柱旧营高细柳,玉壶新月照归人。


旌旗闪日遮龙藏,鹢鹳奔云逸凤津。

对影相期月鉴凉,开轩惊见雨丝长。


阴晴半日犹难定,离合一尊那可常。


候雁来从黄叶渚,秋虫鸣绕绿莎堂。

海门寒月三江水,天阙晴云五凤楼。
别路此时频目极,两乡千里各神游。
诗书不断通家好,尊酒难浇壮士忧。
只今谁识旧王孙,高隐澄江郭外村。
宗室世传家谱在,状元坊建鼎魁存。
清秋山色横当槛,静夜潮痕直到门。
所思劳梦寐,夜夜碧江飞。
只为云山阻,能令雁字稀。
炊餐惟苜蓿,避席掩柴扉。
天水空明接杳冥,老禅三昧解通灵。
欲将东海为平地,尽卷西江入净瓶。
宿霭微分沙鸟白,晚风犹带毒龙腥。
天台老衲两眉庞,自起高楼枕石杠。
煮茗别开留客处,论文多近坐禅窗。
冥鸿散去犹相逐,独鹤飞来不作双。
老去无因接胜游,题诗烦寄海云楼。
天空直与海无底,云起正当楼上头。
黑水几程通直谷,青山一发是瀛洲。
沧洲三月住星槎,闻访青原隐者家。
四老咏歌能玩世,百年聚散若抟沙。
饥来且食书中粟,老去空悲镜里花。
笑语匆匆似梦中,衣裳俄复判西风。
残蝉落日那堪别,瘦马长途喜未穷。
岁事已空南亩稼,归期应老故山桐。
火云涌晴空,矗矗尽奇巘。
午汗麾白雨,俯仰无从遁。
招提据高冈,万木森偃蹇。
看山初不登高丘,登高却上看山楼。
凝光滴翠杳无际,一览便可穷清幽。
楼中歌鼓出霄汉,小红行酒大白浮。
步上高台望帝陵,郁葱佳气护龙兴。
山川不改风云色,疆邑犹传玉帛灵。
作赋大夫频式燕,称诗诸子颂皇烝。
列嶂峥嵘植翠屏,寒泉绿净浸轩楹。
衣巾清润玻瓈上,窗牖疏明图画成。
尘世正趋名利域,山居不识鼓鼙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