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李郎扇骨王郎画,三十年前盛有名。


老眼摩挲旧时墨,却思骑马凤台行。

静闻幽涧响淙淙,伫立林间独倚筇。


瀑布倒垂初咽石,瑶琴再鼓欲鸣松。


在山始信流非浊,润物应知泽自浓。

修条盘出笼春碧,满架花开春院寂。


青蛟脱骨翠波寒,玉练摇光绀云密。


东风清润晓阑深,襟袖飘飘兰麝湿。

久别青山梦亦惊,如逢老友共班荆。


溪边白芷新生蘖,枝上黄鹂旧识名。


猿鹤巳无逋客怨,烟云喜傍昔人耕。

万朵辛夷覆石床,□幽漱水发微香。


曾为十载泉声客,容易无情过瀑梁。

平桥曲曲水汤汤,撼绿奇蓝映翠行。


犹记当年种桐树,断云将雨送斜阳。

偶过斤竹岭,小憩木兰湾。


如在辋川上,裴王自往还。


月明人澹郁,梅瘦格高闲。

幽涧听泉声,山中约二更。


野风生竹□,孤月入怀明。


俗虑一时净,闲心永夜清。

佛阁灯昏石磬残,渐闻岩窦玉珊珊。
月沈古洞一猿歇,人倚修篁两耳寒。
水乐洞边趺藓石,香炉峰下认松湍。
援琴俯寒泉,琅然动幽听。
写彼石上流,寄此山中兴。
耵聍喧杂空,潺湲清响应。
石缝汩汩池泠泠,下池声似上池听。
天一生生今若此,八峰云雾一峰青。
秋日山亭上,观泉坐夕曛。
先声虚谷应,馀沥小池分。
滴滴初疑露,源源半接云。
万竹林中一草亭,亭前漱石水泠泠。
道人不是筝笆耳,静倚阑干自在听。
千林拥绿黏天,何来倩影空蒙里。
轻飘笠带,初停屧响,但闻流水。
万玉争鸣,孤襟闲映,幽清无比。
寺门亭午殊萧森,龙气所结云为阴。
不知泉脉出何处,潭水一碧无古今。
人间苦旱仰神意,山根滴雪成甘霖。
风露临虚阁,应涵秋气清。
一山在水次,终日有泉声。
响迸僧钟落,寒兼客枕生。
山楼此夕共铺云,月满长空水满津。
笑我自耽林下乐,独怜多少未归人。
摊书临断壑,倚槛近斜曛。
为爱鸣寒玉,还因诵碧云。
松涛兼淅沥,花梵更缤纷。
散步逢秋蚤,寻僧到上方。
因之开昼定,喜为煮泉尝。
庭草绿随意,岩花红断肠。
如此泉声好,能禁野兴生。
空池收滴沥,危石漱琮琤。
逝者从观道,清兮可濯缨。
愁霖及稍霁,独往听流泉。
莲漏寒溪外,松风古阁边。
有山须磊砢,无水不潺湲。
冈岭如环不可束,登高欲穷千里目。
谢公喜搜山水区,柳侯爱记蛮荒俗。
林花艳舒鹤顶红,潭水澄逾鸭头绿。
山深断人迹,云白封樵径。
百丈响飞泉,风松静相应。
科头来几时,寂寂坐石磴。
潺潺一片去何之,此意苍茫独坐知。
至竟清流成底事,在山遥想出山时。
鸣泉出涧洁而莹,尽日锵锵解佩声。
绝俗不须频洗耳,试听馀响自心清。
一亭围古木,双涧泻清流。
行到云山暮,卧闻风雨秋。
客尘何日浣,病渴此时瘳。
天中悬日月,激激正鸣泉。
洗耳岂吾事,披襟聊石边。
焦桐无杂弄,佩玉有群仙。
万濑澄空天地秋,清音不断下悠悠。
山前一片月留影,石上几番僧白头。
未必素琴方理性,何须芳草始忘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