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朱夏五更后,步廊三里馀。


有人从翰苑,穿入内中书。


漏响飘银箭,灯光照玉除。

久雨新霁如发蒙,嫩月出海来屋东。


开轩静听百虫语,清光入沼翻帘栊。


白日劳劳生万事,不如淡月含冥蒙。

将军烈气凛如霜,玉弩横开破大荒。


拾履昔曾趋圯石,封侯今欲嗣张良。


面乾蕴藉存风度,仁术英雄起庙廊。

吾爱东林静,幽亭学结茅。


风云生石谷,烟雾接林梢。


短槛仙禽宿,疏棂乳燕巢。

吾忆东林北,庭前巧作山。


乍晴风苒苒,久雨藓班班。


渔钓沧洲静,樵歌白日闲。

见说东林地,盆池近种莲。


清风生绿水,酷日冒炎天。


物外无双格,花中第一仙。

榴结东林秀,维扬得此栽。


春风百花落,暑雨数苞开。


转影临妆镜,飞香上酒杯。

二月东林胜,千花贵牡丹。


笑迎春日暖,困怯晓风寒。


仙子迷蓬岛,贫家富绮纨。

棠棣东林秀,纷纷近北堂。


池荷羞叶绿,篱菊酿花黄。


袅袅风前态,飘飘雨后香。

鸭脚东林畔,慈亲手自栽。


取心俱有实,视表独非材。


白玉成千粒,红纱寄百枚。

最忆东林侧,花开季季同。


岂无十日好,长占四时红。


爱玩迷光景,偏私见化工。

最忆东林胜,花间旧种橙。


龙珠相照应,鹄壳未飞鸣。


香臭先群众,龙光望太清。

最忆东林景,占春见早梅。


仙花自潇洒,雅思不尘埃。


却恐随风散,长疑带雪开。

最忆东林好,真珠细细花。


沧溟分瑞色,蓬荜见春华。


雨压纤枝转,风吹小叶斜。

每忆东林菊,秋风一万枝。


尽饶春卉盛,不为晓霜衰。


故国三年别,高朋九日期。

长忆东林橘,秋深个个圆。


青云众星聚,碧海万枝联。


染露光相照,经霜味十全。

最忆东林竹,萧疏入梦魂。


秋枝馀凤实,春径长龙孙。


声转晨风细,阴生夜月繁。

最忆东林桧,婆娑一槛阴。


寒枝生自好,细叶长还深。


记忆花香近,忧虞草蠹侵。

寄声王与蔡,安否比何如。


迢递身难接,淹延岁又除。


颜渊一箪食,惠子五车书。

自别番江夜,还移楚水春。


寄声何草草,流诲已谆谆。


世路文章贵,人生手足亲。

后生戒轻侮,初学慎嬉游。


亲膝今霜鬓,家风祇布裘。


诗书起门户,文字取公侯。

尘土千乡阔,风波一宦微。


云中鸿雁去,原上鹡鸰飞。


终日青楼望,何时画鹢归。

腊雪催寒尽,春风送暖微。


浪为青绶系,愁望白云飞。


尘事朝朝在,乡心夜夜归。

江上烟消汉水清,王师大破绿林兵。


干戈用尽人成血,韩信空传壮士名。

稽天之浸不可灭,焦石之烈不可绝。


香炉峰头按羽节,满山桃花满湖月。

善积端如水涤源,源深自可羡来昆。


岁当有室讵为老,意者重闱思弄孙。


和乐定知江有渚,硕蕃伫见叶流根。

门前剥啄遣儿应,客是平生不识僧。


檀施咄嗟贫未可,词场驰逐老犹能。


识凌风月收孤思,乞与云山伴曲肱。

著书太史似龙门,东观椷縢几万言。


六傅使因持节重,千秋名岂裂麻尊。


周南未许仍留滞,吴下何由复记存。

相逢何事且徘徊,泽国桃花岸岸开。


见说衡阳南去路,秋深无雁寄书来。

庭萱入望雁行分,风木仍牵梦里魂。
欲尽此情难亦易,夜灯时省白头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