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大将上兵符,军容备扫除。


恭惟陛下圣,方采直臣书。


忽报分司去,还寻入幕初。

有越逾千载,何人不宦游。

向来惟一范,真足壮吾州。

高躅今谁继,先生独再留。

一掌河山亦践蹂,老臣霜雪正盈头。

冰棱玉尺倚容台,一片孤忠天地哀。


俨尔须眉留四皓,黯然慧孛入三台。


引年难遂悬车去,逐日徒悲化杖回!


深负先生归骨望,吴江枫冷鹤还来。

飞白传纠坐不空,乍回秋水剪双瞳。


若教携得金陵去,乐府应添明下童。

薇省虚尘列戟班,金茎露表迥难攀。


身从手板聊称贱,意托爰书可废闲。


不分归人私日月,唯堪到处有湖山。

屈指先朝供奉班,柏梁高倡更谁攀。


宁因八座方称贵,总为千秋暂许闲。


吏部文章天北斗,吴兴名胜地东山。

词客兰台旧姓班,些成松柏恸堪攀。


非熊自枉车中载,汗马那容牖下闲。


人向九京回白日,天留三管施青山。

先朝词客胜扬班,地近烟霞许暂攀。


高卧不招衰凤叹,中兴翻睹伏龙闲。


遥飞郢里歌中雪,恍踏苕溪雨后山。

一时名著颍川君,最喜元方复有群。


旧梦金茎仍沐露,新栽玉树已干云。


征歌尽道绳公武,命字初看并手文。

七帙三朝命世臣,长从龙马斗精神。


文章海外鸡林重,宰相山中凤诰新。


步武有园过梓泽,比闾为日望蒲轮。

东南欲尽觉天宽,矗立高㠁障海澜。


掩日修罗云外掌,摩空铜狄露中盘。


削成华岳峰峰出,写出郇公朵朵寒。

曲槛回廊断复连,疏花奇石巧相缘。


横穿屋里千迷道,忽入壶中小有天。


映架青藜宽自读,开尊白堕许吾传。

旧标通德宛如斯,屈指登堂十四期。


不为龙门孤转峻,自缘狐性老多疑。


谈深忽出忧天语,病久方知荷帝私。

初疑兴尽子猷还,咫尺清苕未可攀。


日暮碧云离合际,江秋紫气有无间。


劳公郢里歌中雪,念我祗园梦里山。

司空通德里,宗伯右文朝。


自尔毛仍彩,能令木转乔。


虹为沧海钓,霞是赤城标。

津人伐鼓榜人讴,为送仙槎犯女牛。


报政远追师尚父,赐车差次富民侯。


朱颜色夺宫袍晓,华发神凌海鹤秋。

五指冠国琛,一笔帜文苑。
矫矫中书君,不产中山产琼管。


黑云堆墨醮峰端,横写南天万行满。

尚书自起东山卧,三月三台衮衣过。


冶城独湛冰壶色,大桁不受风尘涴。


烟花二月明堂深,是时君王在左个。

金陵信佳地,兹山仍丽观。


标形自牛首,遥势应龙盘。


丛楸入昼暝,长松当夏寒。

元老三朝鬓未苍,碧澜天目供文章。


初将息念归祗树,雅有高名在柏梁。


冀北群群空騕袅,淮南字字挟风霜。

窄衫微卷按歌频,人道春卿桃李春。


若使青莲听一曲,悔将潭水比汪伦。

红绡中单白玉肤,问着恐是徐卿雏。


不须刘尹评身价,但道方回胜也无。

村村抱耒怨天晴,无奈钟山气转清。


可为乖龙眠欲醒,千江鳞甲片时生。

拟攀真宰叩阴晴,祗仗清卿彻底清。


一望秣陵黄土色,不知新绿为谁生。

欲将祈雨续祈晴,日日云璈礼上清。


自是天公在方寸,占风莫问管先生。

禾田宜雨麦宜晴,前后青泥叩玉清。


姜氏重瞻灌坛令,秣陵初遇束长生。

总为襟期不待招,坐深清醑缓春宵。


空庭月送三山色,古树风为九曲潮。


我自越音归转切,君先郢调欲谁骄。

新洋江口好停舟,淡月笼烟破暝愁。


君卧可能忘象阙,予行终拟问菟裘。


娇歌易作双青眼,别酒难禁两白头。

宣发方瞳冰雪颜,才闻报政即投闲。


久参白下夔龙席,新冠青宫羽翼班。


荣似二疏辞汉阙,高如四皓返商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