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古寺虚廊石壁阴,幽人高卧一窗深。


绝胜移病听朝鼓,大似归田理素琴。


棋酒定知交有味,轩裳得路可无心。

楚山突兀起危亭,消得登临醉复醒。


云锦地连无俗客,玉真天与集仙灵。


烟霞明灭心逾远,松竹回环眼自青。

未踏得要亭,先写得要诗。


识赏无远近,渺然西江涯。


薰风入山水,佳趣罔不宜。

兰江生縠波,金华郁嵯峨。


是中鹤发亲,赢得岁月多。


时时著莱衣,儿嬉为婆娑。

雍壤第上上,土厚风气温。


水泉引甘泽,卉木滋以蕃。


兴王作都会,山川郁屏藩。

僻地开三径,荒山住一翁。


栖迟瞰澄澈,结搆倚葱茏。


画槛穿黄蝶,芳塍散白豵。

湾水溶溶漾碧虚,白虹高偃接云衢。


深春曲岸栽杨柳,落日□□□□□。


□□□□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□□。

东安猛将张齐公,十八夺父军囚中。


至元召募起亡命,父子南伐收奇功。


酒酣一跃马上立,拔剑四顾奔雷风。

时雨散繁绿,绪风满平原。


兴言慕君子,退食在丘园。


出应当世务,入咏幽人言。

祝融九千七百丈,六月飞霜洒洞庭。


攸舆学者武宽则,石鼓斋中穷六经。


气横潇湘波浪白,思入嵩华烟云青。

钟荣之山千万峰,琵琶麈湖相叠重。


两翁入谷起台殿,半夜空山闻鼓钟。


猛虎如逢涧边石,飞龙却是云间松。

君家种竹蜀江旁,高与蚕崖势颉颃。


已树旌旗分部曲,更鸣琴瑟应宫商。


蛟龙并逐波涛化,虎豹曾因雾雨藏。

门前临白径,长日少人行。


野树重重暗,溪流脉脉清。


山形元不断,云气自相萦。

楚岸湘烟卜筑宽,孤亭修竹半临湍。


经冬青青杳霭色,长夏肃肃高云寒。


坐引清风摇佩玉,闲看佳句满琅玕。

中朝清誉归山宰,尚忆琴樽在竹林。


绕亭自泻双溪色,开径从遮十亩阴。


有时手携绿玉杖,长日卧听青鸾吟。

八泉流断。
指与斜阳天更远。
谁补荒亭。

邺苑图书归插架。
棠棣阴连舍。
省得买山钱,一片新阴,浓覆鸳鸯瓦。

长林丰草生涯,落花香著高眠地。
读书挂角,触墙成字,诗鸣宫徵。
文绣何荣,泥涂何辱,生防烧尾。

渺繁华梦,回首蛮荒投老。
春渐暮、伤心花事了。
云乡水国,只有相依鱼鸟。

叶积庭深,楼空一渺,于今几度秋风。
芳草斜阳,难寻拥彗高踪。
芒鞋竹帚晨昏课,想俳佪、频绕芳丛。

词仙卜筑,例远尘嚣市。
吟罢古藤阴,下沧洲、琴携绿绮。
白沤波暖,吟侣集江鸥,樵风径,蕙风天,空谷跫然喜。

纷纷俗子信么么,过眼何须问唯阿。


三径固知皆坦路,一庵聊复障颓波。


陶潜彭泽思松菊,贺老鉴湖吟芰荷。

浮名两角竞蜗牛,举世谁人肯罢休。


鼻祖独能轻汉魏,耳孙宁不慕羊求。


似闻竹外三家市,犹占溪头十里秋。

白衣苍狗变浮云,过眼纷纷不可论。


晚岁逢迎真耐久,青山相对两忘言。

才及中年便买山,山中何事可怡颜。


当时白傅登临眼,物色浑归几案间。

入座山光秀玉柯,岸巾绝景意如何。


瘦来岂为寒松句,和寡还惊白雪歌。


地近云烟来鹤驾,檐高星斗泻银河。

西山抱孤洁,淇水凝寒绿。


古来长安道,多少闲草木。

前年呼舫下玻瓈,突兀新楼闯目围。


雁影已随流水去,鹤归空感昔人非。


曩游历历梦中似,往事茫茫知者稀。

胥君颀然来,锦囊背奚奴。


探囊发诗卷,一一卿大夫。


未识胥园面,诗卷自画图。

膏雨炯晨沐,和风照春睡。


谁与验其机,蔡轩一腴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