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门辟铜龙过五候,绣闱轻卷绮疏头。
东风似向仙阶转,春色还先帝里稠。
白玉桥边冰欲泮,黄金台上气初浮。
万国朝元掖省开,千官鹄立雪飞回。
阳和觉向瑶池近,花片疑从阆苑来。
色眩朱衣明斗柄,光浮黄幄映楼台。
呼儿来秉烛,点检鬓边丝。
志在惊时晚,年加愿晓迟。
京华犹旅食,世态益吾悲。
群仙再聚五羊城,紫气关门傍斗横。
履道九人称盛会,洛阳一社尽耆英。
波恬海印鸥机息,月照松关鹤梦清。
岁十一月大星殒,斗柄插子夜初更。
燄光烛地散霞彩,芒角经天如月明。
春秋重犯灾异见,田里厌闻愁叹声。
若有人兮山之阿,倒著接篱影婆娑。
茱萸满地秋风老,樽前一笑金巨罗。
人间为有黄花节,腊屐游山披薜萝。
舟静月将阑。
记送河干。
深蒙厚意每周旋。
落日天将晚。
望前涂、烟云一抹,江澄如练。
三载风尘羁异地,喜得归帆如箭。
我尝楼头望沧海,长恨怀抱不得开!春寒连日风和雨,忽闻客自山中来。
客楼诗酒纵谈宴,仿佛高、李登吹台。
眼前吐气无蓬莱,抵掌大块如尘埃。
佛国沧桑,仙根陵谷,太息树犹如此。
摊书客去,题障诗传,都付洛阳残记。
龙蜕何年复生,溜雨皴痕,拿云腾势。
泪菊愁萸,向尊前诉出,伤高怀抱。
红上戍楼,登临怕看残照。
目中剩影关河,任付与、尘飞烟扰。
又逢庚子岁,老景对韶华。
檐噪朝朝鹊,灯开夜夜花。
凄迷连月雨,冷落几人家。
我本山中人,中年堕纷华。
祠庭罢香火,还寻旧生涯。
墟曲分耆旧,问劳仍咨嗟。
一应近十载,独向山中居。
横琴弹古调,曲短意有馀。
徵声清以厉,宫声宽以纡。
屠苏开宴旧时传,楮币承恩此日偏。
六出花飞沾帝泽,满朝虎拜庆尧天。
灵台已奏春如闰,太史将书岁有年。
山茶初放晓阑花,柏酒犹烘老面霞。
深恋敢忘天北极,闲情只在水西涯。
七祀空山客,如蚕不出匡。
一惭宁不忍,群吠果何妨。
将勿怪头换,幸非同谷亡。
令节思故人,流光惧蹉跎。
心在隰桑篇,三复当如何。
忽闻叩门声,良友远见过。
一枕萦乡思。
待花蝶翩翩,花间摇曳。
怅无端、蘼径云蒙,酿作连宵风雨。
飒飒西风秋正半。
旅雁相怜,慰藉江湖倦。
枫荻依然人早散。
风尘澒洞,向谁何、乞个文章利市。
蓦见紫微新雪霁,吹送下黄麻纸。
鹄立千官,鸾趋三殿,知是天颜喜。
曲中何限秋心,天花高下随风坠。
星槎路隔,银川曲绕,动人旅思。
萍絮浮踪,唱骊筵散,停驺门闭。
老盆自酌共谁歌,叹息其如此夜何。
已觉二毛嗔妇问,可堪一饭患儿多。
关河满眼风尘在,天地藏身岁月过。
烟波荡荡寄闲身,筐筥携归色似银。
莫笑江湖钓竿子,担头挂得两全鳞。
山城兵火经过后,旧业能留有几人。
万事从来皆定数,一杯且喜及新春。
谩怜儿女称吾寿,深荷天公眷此身。
藏山竹简头堪白,海上桃生不记年。
节日祯祥虽偶似,科名宦达总输先。
成书谩付将来世,有后应观已定天。
公车留滞已多年,卞璧逢时镜复圆。
雌守何妨居众后,功成毕竟伏天前。
丹头九转迎仙至,文笔七层得宝还。
青牛去后几千年,紫气东来今再圆。
笔彩空中分造化,云峰象外剖天前。
松风瑟瑟和笙奏,川月弯弯依水还。
子房辟谷志延年,我亦从游功未圆。
将入天台寻石路,先登峰顶望关前。
逢僧竹院谈空色,度曲宾筵听往还。
五龙间业未逢年,铁砚磨穿几缺圆。
诚意关头寻锁钥,鸡鸣气候著鞭前。
补天有志炼神石,造塔功完得大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