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我年六十四,获谴输鬼薪。


束书出东门,挥手谢国人。


笑指身上衣,不复染京尘。

平生一舴艋,几到少微山。


杰观扫无迹,高人呼不还。


崖崩危欲压,磴断滑难攀。

翠微山者,有籍于朝,有闻于朝,忽然慕小,感慨慕高,隐者之所居也。


山高可六七里,近京之山,此为高矣。
不绝高,不敢绝高,以俯临京师也。

篮舆一径入云深,两两明镫过树林。


吹面不嫌山气冷,满天星斗压春岑。

小桨泊青萝,闲携远客过。


树深挤路窄,石阔坐人多。


高士宛长在,明星奈堕何。

手斸苍烟竹径深,霜寒错落万黄金。


何年共话商山旧,分种归来欲满林。

金城元有翠微山,宝刹禅林积岁闲。


笑请学公来领略,一瓶游戏白云间。

出郭舟行十里间,少微山近若蕡山。


山中处士已长往,一点客星云外闲。

茆檐静坐千山月,竹户闲栖一片云。


莫送往来名利客,阶前踏破绿苔纹。

岂是栽松待茯苓,且图山色镇长青。


他年行脚不归去,留与人间作画屏。

一池荷叶衣无尽,数树松花食有馀。


却被世人知住处,更移茆舍作深居。

老老山僧不下阶,双眉恰似雪分开。


世人若问枯松树,我作沙弥亲见栽。

临溪草草结茆堂,静坐安然一炷香。


不是息心除妄想,都缘无事可思量。

炉中无火已多时,早起惟将一衲披。


莫怪山僧常冷淡,夜深无处拾松枝。

幼入空门绝是非,老来学道转精微。


钵中贫富千家饭,身上寒暄一衲衣。

闲来石上卧长松,百衲袈裟破又缝。


今日不愁明日饭,生涯只在钵盂中。

云间苍湖飞紫龙,鼎烟光怪生芙蓉。


铁须化作绿玉丛,仙都幻出天南峰。


猗嗟李下白发翁,神交顿作玄玄宗。

当年仙驾到禅宫,回首春花几度红。
剩有诗篇笼壁上,漫劳神物护山中。
腾蛟起凤奎光在,流水浮云世事空。
地势连沧海,山名号紫微。
景闲僧坐久,路僻客来稀。
峡影云相照,河流石自围。
野老读书溪水南,浑如杜甫百花潭。
安得仙人来七七,且从禅客语三三。
山多秋雨都荒菊,树著新霜未熟柑。
金刹藤萝外,通人一径微。
天风铁凤语,海雨墨龙飞。
水落仙翁井,云收玉女衣。
鸡声催客起,一枕梦初醒。
日射千山赤,天垂四野青。
芙蓉元自好,蒲柳已先零。
一宿山中寺,王郎两月情。
榻云春坐暖,窗月夜看晴。
茗供新分水,钟声远隔城。
精舍初成近惠泉,几回辰至起僧眠。
新正屈指今三日,旧约惊心又一年。
慈母板舆应偶尔,佳宾草饭乃居然。
华峰秀亭亭,缥缈风雨会。
湖光纳空翠,元气蓄冥昧。
云来泰山颠,日出方丈外。
凿石开山已几年,半天台殿耸危峦。
晓钟声向云边落,夜月光从槛底看。
野色难藏千里秀,松风长占一轩寒。
二月兰舟泊上宫,春云不雨玉坛空。
苔生白石斑斑绿,鱼养丹池个个红。
对酒烛分花底夜,出帘香散竹间风。
老气长身倚断崖,苍皮铁甲渍深苔。
几年造化栽培力,他日明堂柱石材。
风挟雨声龙起立,月笼云影凤飞来。
少微方丈拟王宫,诗版流光射碧空。
处士大星能比月,词臣异代亦同风。
坛边树老为龙去,井底丹砂与海通。
闻道桃源可避秦,卜居有地托闲身。
猿抛野果欺生客,鹿过溪斋狎熟人。
笋为经冬尝覆雪,柳因种子得留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