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门早作慈云行,楼阁峥嵘残月明。
老耳虚鸣眼带梦,恍然和宁闻六更。
景照堂中憩佛骚,阑干凭处接云高。
赋诗时会苦吟甫,破约难留嗜酒陶。
习老蒙翁两达尊,借他僧偈说慈云。
一番入寺一感怆,细读古碑端宪文。
识破机关便出林,满天劫火可能侵。
水流不去青山影,风与俱高白鹤心。
物外弟昆相契合,眼中世界几浮沉。
短筇敲路又投西,满眼皆诗不用题。
风撼材声如海怒,天铺雪意放云低。
自怜白发貂裘敝,欲借红炉纸帐栖。
徜徉古梵宫,如坐画图中。
峰碍半山日,阁来三面风。
静观知物变,老话入僧空。
有分醉慈云,相留气味真。
榧香千丈雪,笋隽万年春。
此会不多见,如今能几人。
今夕是何夕,相携踏雪乾。
弟兄清浊酒,僧俗素荤盘。
邂逅半年事,笑谈终日欢。
相携入翠林,聊尔豁尘襟。
恃熟出家话,得闲生梵心。
凉多却扇坐,困倦把诗吟。
微吟欢信步,不觉到禅关。
植杖苔痕上,敲门竹影闲。
树高风韵叶,人静鸟呼山。
入山知几约,手墨未曾干。
危世一游重,清交百念寒。
吟成佳句易,说到太平难。
极目慈云路,看山立少时。
湖光经雨阔,柳色泥烟垂。
琢石观蹲兽,镌崖读断碑。
井分泉脉透巉岩,谁道飞流是假山。
水鸟树林皆作供,可怜居士只偷闲。
欲归停驭重徘徊,破费林间雪一杯。
留取半山看未了,火云时节约重来。
亭桥两面看芙蕖,静数波间小队鱼。
碧幛弯环遮去路,净天终待此同居。
支径坡陀竹最多,箨龙才起更成窠。
穿岚触翠坳塘出,一片香来得嫩荷。
老僧分袂倏三年,犹记芳池跃翠泉。
新叠两山都未识,北堂引看更东偏。
南山好处刘家寺,门里松篁一径冲。
自有禽声喜迎客,不须知事更鸣钟。
岭度慈云境累凉,前看湖面后看江。
诗魔半饷难调伏,除是休来却易降。
山腰路转涌苍蛇,山下修筠媚白沙。
正要澄江舒倦眼,莫教缘岸有人家。
野香别是一般风,蓦直平冈好翠松。
更许虚空画山水,细铺霞浪衬云峰。
故殿檐阴石汇泉,针鱼苔净乐回旋。
持杯挹取虽无暇,照影心肠更洒然。
叠叠流云步步苔,九霄紫气限蓬莱。
后唐刻石初开路,南宋郊天别筑台。
慰眼江湖空岁月,伤心陵寝堕尘埃。
长松落落远尘寰,重阁阴阴奠碧山。
尽日跏趺自怡悦,禅心已共白云闲。
流水萦纡远接天,一支分入寺门前。
且教听讲苍龙蛰,菩萨来乘大愿船。
云屏九叠自天开,龙象森严震法雷。
莫怪山灵无供养,六时朝礼送青来。
沼中净植芬陀利,天上高县白玉盘。
香远光清宵更寂,梵馀徙倚石阑干。
薝卜花开玉朵攒,清香满室似旃檀。
五千馀卷都披却,四十二章宁浪看。
维摩方丈未为奇,我室呼如芥颗宜。
三万二千师子坐,著来尚可踢须弥。
缤纷天雨宝优昙,听法升堂总戒严。
顿悟此心成一笑,阿师不待觉尊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