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少多狂拙老惭非,富贵功名得已迟。
六秩筋骸难任事,十年台阁谩逢时。
圣朝贫贱虽堪耻,吏隐优闲合作知。
得请西台鬓已班,便乘骢马出齐山。
举头桑梓休怀土,信脚伊嵩胜抱关。
憔悴精神宜早退,太平官职自多闲。
北风传晓角,宿雾锁寒城。
秣马登途早,将雏振羽轻。
一经承祖训,百里儆官成。
紫竹交阴处,微行接小轩。
辘轳声在井,薜荔翠依垣。
自有山林趣,何妨鸟雀喧。
都下灯前别酒阑,我归江国子闽关。
鲤鱼不赐书来去,蝴蝶犹将梦往还。
抵掌伊吾灰壮志,折腰彭泽汗衰颜。
解官赴调出临川,倒指侵寻十二年。
文学背时招白眼,功名迂路得华颠。
胸中要与天相似,分内姑安理自然。
太虚生气气生风,风又生声诗在中。
固是性情元具足,何当学问更加充。
形容草木鱼虫意,虽妙犹为堕于艺。
天涯一见便绸缪,二十年间诧两优。
不以声名夸众隽,欲将文行辈前修。
怀章趁酌椒觞寿,分幕还寻璧水游。
万紫千红转眼非,高斋惟与竹相宜。
自从出地有清节,直至参天无曲枝。
六月高标寒凛凛,三冬秀色绿猗猗。
上国辉光不许观,故园岑寂且闲眠。
无心自可齐穷达,有口皆能论圣贤。
百本柔桑绕茅屋,一陂清水灌沙田。
物有所兴,因人而就。
其人维何,所性忠厚。
能谋而果,能明而究。
一尊薄酒。
满酌劝君君举手。
不是亲朋。
郊亭欲别时,霜叶翻空日。
男儿志在乘长风,去便离忧惨颜色。
镆铘煌煌对尊酒,醉舞不成空握手。
文章自老齿独壮,富贵偶迟名最先。
冷落官曹按丹笔,风流幕府别红莲。
高谈倾座迥无敌,清骨照人长欲仙。
上相行春乐有馀,绣旗朝共宿云舒。
特教红袖停妍唱,为许朱衫托后车。
肯说大烹专鼎食,旋容小摘荐园蔬。
王郎天下士,中和自生禀。
澹然初无营,见者辄敛衽。
幕中资婉画,处事极精审。
之子长才盍要津,未知此别几经春。
且为湓浦过庭子,径作临川入幕宾。
生长外家身已老,周旋中表意尤亲。
风鹤翩跹,记昨梦、天锡九龄。
从头数、再周甲子,屈指天星。
上界仙人足官府,人间岁月自峥嵘。
嫩冰池沼。
泽国寒初峭。
梅乍坼,春才早。
三月云间同上日,理官判府总英髦。
香风又动红莲幕,雨气微侵白苎袍。
刺史燕居邀论事,掾郎鹄立看挥毫。
相国南迁有故居,理官高选出新除。
承恩特与金鱼袋,访旧争迎驷马车。
春入圜扉庭草暗,天低驿路岭梅疏。
三朝两世掌丝纶,异代仍瞻玉树新。
尚喜传家馀宦谱,又闻议狱用儒臣。
中年离别情何限,南渡风流迹未陈。
目断仙帆去莫从,翩然心逐北飞鸿。
未忘绿幕追游盛,况忝黄堂礼数崇。
南国几人歌召伯,汉廷有日相于公。
曾从天际望苍梧,西向浔州莫问途。
狱讼岂应轻郡国,经纶未必负江湖。
文书散后诗还有,车服临时牒并无。
闻说黄堂谳狱平,棠阴风静颂声清。
香凝白昼吏初散,花落闲庭鸟自鸣。
报政喜沾新宠渥,还官又促旧前旌。
君不见长安城中长乐坡,坡前冠盖肩相摩。
十人八九送别者,我今亦吟送别歌。
任烦应剧青山里,下望州廛如井底。
红泉风俗如邹鲁,易合西华数载盟。
莫把肝肠随世变,常分儋石作人情。
哦诗岂诧文章好,立教先须义利明。
积雪满山寒不释,碧琅玕绕玉楼台。
林梢清韵风吹到,檐底疏阴月送来。
谁种筼筜翠扫天,拟将风月度流年。
当轩便是真如境,到岸何须般若船。
送君南浦忍分襟,注目春江烟水深。
思乱似云无所著,情浓如酒不堪斟。
杏花烧断离人恨,杜宇啼穿去客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