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南山多夕阴,夜雨复达旦。


潇潇晚未已,零落云物乱。


阴沉昼生寒,闭户守馀炭。

晚云欲著树,中夜一犁雨。
老农呼子孙,力作莫辞苦。


风吹润土如炊香,烹鸡为黍饷南冈。

春阴只与睡相宜,卧听鸣禽语复飞。


一缕断香浮不散,何人深院昼熏衣。

天低芳草接浮云,万柳含烟翠不分。


燕子归时花遍落,暮云和雨入黄昏。

槐叶青青染不如,护巢鸦语有新雏。


萧萧晚雨窗鸣急,卧稳藜床玉枕书。

做冷欺花,将烟困柳,千里偷催春暮。
尽日冥迷,愁里欲飞还住。
惊粉重、蝶宿西园,喜泥润、燕归南浦。

此情谁与问天公,幽事全归白发翁。


袖手寻诗红烛里,卷帘听雨绿阴中。


杯盘眼见樱桃熟,时节心惊柳絮空。

江村烟雨复何如,野外人家云外居。


松爨苍寒春杜曲,茅檐清迥古秦余。


水云半入渔樵宅,烟火堪传风俗书。

小谢轻埃日日飞,城边江上阻春晖。


虽愁野岸花房冻,还得山家药笋肥。


双屐著频看齿折,败裘披苦见毛稀。

笼炊汤沸饼如银,辛苦焉知种麦人。


今岁夏初似高凤,黄云欲割半沉沦。

提篮采叶雨淋淋,蚕妇无言恨自深。


绮陌惜花小儿女,愁眉相似不同心。

吴甸落花春漫漫,吴宫芳树晚沈沈。


王孙不耐如丝雨,罥断春风一寸心。

织恨凝愁映鸟飞,半旬飘洒掩韶晖。


山容洗得如烟瘦,地脉流来似乳肥。


野客正闲移竹远,幽人多病探花稀。

宿霭凝阴,天气未晴,峭寒勒住群葩。
倚栏无语,羞辜负年华。
柳媚梢头翠眼,桃蒸原上红霞。

一宵风雨。
将小窗曙色,朦胧勒住。
惊起数声啼鸟,多在碧烟深重处。

欺梅黯淡,弄柳迷离,一幅烟水。
醉墨模糊,澹插浮屠天际。
卷湘帘,凭画阁,白鸥点点飞还起。

点滴初闻春雨声,江南旧梦不胜情。


梅飘残粉湿幽径,柳暗娇黄啼好惊。


边地东来惟积雪,劫灰南忆剩空城。

甚心情还自来小楼凝望?一丝丝、看他愁样。
软东风、暂禁着、柳花飞扬。
却无端、催着桃花飘荡。

万物焦枯谁作霖,片云成雨慰民心。


奸邪逐去精忠雪,天意方知感格深。

雨细梅黄荔子丹,殊方风物异江山。


客愁望极伤心处,更听钩辀云木间。

春晚雨声碎,天深云影低。


萧萧度远岫,脉脉涨前溪。


芳润归花蕾,清寒作燕泥。

萧萧春雨密还疏,景象三时固不如。


寒入远林莺翅重,暖抽新麦土膏虚。


细蒙台榭微兼日,潜涨涟漪欲动鱼。

春霖未免妨游赏,唯到诗家自有情。


花径不通新草合,兰舟初动曲池平。


净缘高树莓苔色,饥集虚廊燕雀声。

蒙蒙膏雨远空迷,点滴圆纹水绕堤。


柳带喜如和醉舞,花房愁似宿妆啼。


烟笼麦陇连天阔,云映渔舟掠岸低。

祁祁甘雨正当春,草树精神一倍新。


匀洒农郊偏长麦,缓飘花槛不惊人。


密随宫仗环青辂,普逐皇恩下紫宸。

百舌春来哑,愁人共待晴。


不关秋水事,饮恨亦无声。

节过五月半,膏雨尚愆期。


昼夜忧农事,精虔吁帝慈。


风回云气合,泽沛野苗滋。

春雨无时歇,蓬门只自开。


溪声喧野雾,城影动江雷。


蚁穴空庭树,蜗缘小径苔。

霢霂洒空蒙,凭轩望不穷。


温迷回雁渚,暖带落花风。


着柳应催绿,□桃更上红。

轻风递迟折,春夜苦复长。


脉脉夜来雨,如缕萦羁肠。


抚卷不成读,篝灯熌馀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