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钟鸣岂复夜行时,文字相娱赖此儿。


欲去复留知汝孝,未言先泣叹吾衰。


两篇易象能忘老,百亩山畬可免饥。

前枉大梁城,诗赋嘉入幕。


兹对昭亭山,将行还有作。


别离此与彼,终始情不薄。

家山小为离支留,征旆催行莫待秋。


应有矮奴骑竹马,相随迓吏拜兰舟。


舜山如画当楼见,楚水浮香绕郡流。

又到尊前唤奈何,旅愁偏傍故园多。


期丧仅未妨丝竹,作达几成废啸歌。


粲社悲欢多化石,穷途缓急尽监河。

茅屋烟升正早炊,覆墙高柳涨新枝。


飞绵莫便沾泥去,旧爱疏篱雪下时。

诗料无穷满目前,只须拈出见成篇。


骑兵莫道随官俗,也解争奴曲涧船。

风院帘垂飐翠旌,茂阴疏转表新晴。


清和自是常年景,有底今番触拨人。

暂辍京尘扰扰间,一鞭行色冒春寒。


梅花细雨资能赋,野水遥山好据鞍。


引道颇闻辞魏阙,觅官况可近长安。

童稚亲情我与君,中年飘散忽如云。


故园骨肉今谁在,异县山川此路分。


月落雁鸿犹顾影,天寒乌鹊漫呼群。

江上春晴花正开,酒船况自水西来。


便令鸭绿分金瓮,莫遣猩红上翠苔。


三月燕莺应久待,几时车马径须回。

行色候春星,闽峰九叠青。
省兰初入握,江草已扬舲。
书笑中山箧,关迎醉尉亭。
福星才傍岭云高,湖海元龙气尚豪。
每到秋风偏忆鲙,更思凉月共持鳌。
鹏抟暂息垂天羽,骥伏难辞历国劳。
三载频烦领度支,一时经画号清釐。
心殚国计闻舆颂,誉洽朝绅荷主知。
昼锦漫乘春暮去,皇纶应就里中移。
车盖烟霞两路歧,低昂轻重至今疑。
已无巢父凭谁会,除却图南到我知。
高唱渔樵山落日,乱鸣鹤鹳雨添池。
处处花开衬马蹄,人间腐鼠欲何为。
苦吟仲尉古应少,归去渊明今较迟。
何梦更驰天上路,老年思琢竹间诗。
斜日明墟落,花时步屟过。
游人不醉少,好鸟未归多。
发白耽幽事,山青对独歌。
溪南三折水,近亦号沧浪。
竹外斜通渡,梅边侧置房。
宁甘老圃学,欲买异书藏。
特立人千载,平生酒数卮。
水清闲钓手,园小负花师。
招鹤从初好,听莺已后时。
悲歌当泣,向酒徒市上,共君击筑。
酒碗淋漓成墨沈,幻出龙蛇千幅。
如此才峰,逼人亹亹,未是淮南独。
龙江雪霁新蜍垂,倾都祖饯问送谁。
行路曰嗟嗟信宿,信宿衮衣心伤悲。
初自公来秉留宪,大法小廉墨吏遁。
共喜中秋河汉明,东林坐见月华生。
青天不染金波冷,古寺无人玉漏清。
竹柏空阶交藻影,蛩蒐深巷杂砧声。
白帝孤城落照悬,乡愁迢递武功天。
将归故国无鸿雁,行过空山有杜鹃。
剑阁风云开五丈,筇关烽火隔三川。
十八般书四海传,长安话别已多年。
今来帝里重相见,转觉师心更自然。
下笔入神皆得法,出言成句尽通玄。
八年经再黜,直道自间关。
名不随官贬,家因赴谪还。
中原迎紫气,汝颍狎青山。
去去欲无还,幽忧可驻颜。
此生贪白业,不死看青山。
善友能相共,浮云且自闲。
南湖风月想经行,隐兴常多薄宦情。
辇毂只今烦佐治,僮奴休复事欢迎。
人如仲举舆增重,客为相如座尽倾。
嵯峨宫殿晓风清,月挂林梢夜欲更。
户外朝绅千绮集,马头椽烛五枝明。
诸天呗响超三界,众妙香然罄一诚。
春风吹花次第芳,桃红李白蔷薇黄。
榆钱柳絮飞欲狂,酴醾引蔓草木香。
老人燕坐窥虞唐,目览千载游八荒。
烂漫家山景物妍,西风收拾下蛮笺。
半分寒事梅花里,一段幽怀夕照边。
渔唱凄凉招野色,雁行缥缈带晴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