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柳色初青草渐茸,春寒犹勒杏花风。


新烟院落清明后,过雨园林罨画中。


洛社衣冠今日再,兰亭觞咏此情同。

东风阵阵。
第几番春信。
呆李痴桃消息近。

故园莺燕杏花时,又向离筵折柳枝。


愁绿怨红春满眼,锦帆南去倍相思。

墙东荒蹊抱村斜,荆棘狼籍盘根芽。


何年丹杏此留种,小红濈濈争春华。


野人惯见谩不省,独有诗客来咨嗟。

仙杏一番新,妖饶洗露晨。


待妆忧粉重,欲点要酥匀。


月淡斜分影,池清倒写真。

云阴如墨罨颓垣。
匀注锦成斑。
谁言窈窕宜宫体,梦不到、飘麝阑干。

一枝浓艳照华堂。
暖蕊贮春光。
写生莫羡徐熙笔,风流在、百子池傍。

听夜来微雨,甚一霎,过东墙。
爱活色生香,芙蓉标格,暖贮春光。
珑松宝团琼缀,笑海棠、能睡更无香。

墙头艳杏花初试,绕珍丛、细挼红蕊。
欲知占尽春明媚。
诮无意、看桃李。

清明箸处花争发,一树庭前尔独迟。


不为炎天能结实,岂应官署许生枝。


桃蹊李径虽多宠,扑酒飞帘自一时。

疏花寂历似残红,病眼摩挲望欲空。


已恨浥开无细雨,却愁吹落有狂风。


物华又报清明节,人世真成白发翁。

遥看近折总同心,转益相怜意转深。


已见枝头春色减,莫教马上日光侵。

花下销魂似渴饥,从来情性被花欺。


长途仆马颠连甚,犹令东园折杏枝。

桃李未吐梅英空,杏花嫣然作小红。


孤城绝塞也不恶,一株绰有仙家风。


高枝半出修竹外,醉脸略与江梅同。

同年紫微公,昔游帝王家。


穿杨百步间,妙不毫厘差。


桂窟擢高枝,杏园赏仙葩。

孔坛昔栽杏,鲁人呼东家。


当时三千株,化工无等差。


雩风长其实,教雨濯其葩。

霁烟消处寒犹嫩。
乍门巷、愔愔昼永。
池塘芳草魂初醒。

远山学得修眉翠。
看眉展、春愁无际。
雨痕半湿东风外。

霁景明如练,繁英杏正芳。


姮娥应有语,悔共雪争光。

墙头昨夜春风颠,醉著接䍦花下眠。
东方欲曙忘晨飧,应门何客来翩翩。


城东郭君履欲穿,手持三百青铜钱。

青萍长夜舞离筵,绿绮犹将别路弹。


岸夹丹枫云外寺,江鸣黄叶雨中船。


乡心半咽骊驹外,客梦孤飞雁阵前。

年前约园梅,梅开主人病。


初英仅一窥,旋遭风雨横。


瑰奇耻浪设,收卷归尽净。

当时众里闻新曲。
拚一醉、移舟换烛。
清波快送仙帆幅。

传闻天上有星榆。
历历谁居。
淡烟暮拥红云暖,春寒乍有还无。

风韶雨润催花候。
叹春恨、年年常有。
桃蹊杏陌相期久。

青色分红闹别枝,写生谁复似徐熙。


露华不在金茎上,青鸟飞来也自疑。

杏花庭院暮寒多,酒醒其如客思何。


绛蜡烧残犹觅句,不知春雨湿渔蓑。

太极林中碎锦堆,花仙曾识探花回。


自知坛上弦歌乐,谁想轩前羯鼓催。


烟撚湿须攒绮绣,露零醉脸削琼瑰。

绛萼衬轻红。
缀簇玲珑。
夭桃繁李一时同。

梁园才调咽悲笳,湖海人亡泪如麻。


春雨杏花零落尽,黄公垆畔忍回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