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幽阶苔藓翠纤纤,屐齿沾濡逐步黏。


晓涧迸泉迷杏坞,春风停雨暗茅檐。


禅高何待音声悟,诗好争传格律严。

尘外乾坤岂易窥,上方寻胜短筇随。


病僧借榻山衣破,卧佛当门石塔危。


乱竹迸阶交密树,荒苔沿壁缠疏枝。

晴向过溪亭下留,拂碑慨想晋时流。


云生古树茑萝雨,风卷修廊松竹秋。


登阁冷知山扑面,照池凉觉水澄眸。

雁门市里梵坊通,整理重登兴未穷。


双剑风高云气压,五杉阁峻水声空。


欲抛世网离尘境,要扣禅机演祖风。

孤凭水阁坐斜曛,七级浮屠压暝氛。


慧永祠空依晋树,率更碑古宿唐云。


自听远鹤情偏逸,谁策羸骖趣不群。

庐山白云拥,绝似兜罗绵。


覆得丑好尽,何啻万万千。


东林香炉峰,生在寺门前。

地分连寺树,径掩隔墙苔。


破屋无僧住,深秋有客来。


号猿归秃树,饥鸟立香台。

妙行堂前耸碧鲜,壶中轩外叠巑岏。


山门静对清油阔,佛阁宽围碧玉寒。


蜡屐喜随谈理客,馈浆惊见字民官。

溪上遥闻精舍钟,泊舟微径度深松。


青山霁后云犹在,画出东南四五峰。

草露经前代,津梁及后人。


此方今示灭,何国更分身。


月色空知夜,松阴不记春。

春风驻马曾游地,往事悠悠已四年。


古刹残僧非旧主,香炉睛色又新烟。


请看客鬓同黄叶,可悟禅心是白莲。

游侠队中称剑客,慈悲坛下变魔身。


铁拳各展降龙手,金甲何须护法神。

万山深处听流泉,古寺逢僧结净缘。


折苇已从江北渡,浮杯欲问岭南禅。


松花糁玉传香饭,蕙帐留云伴独眠。

教衍三天竺,门当五老峰。


人烟行处僻,幽意坐来重。


篱落闻猿挂,溪沙阅虎踪。

策马寻精舍,东林非旧师。


池空莲社散,塔坏墓门疑。


地忆羁眉处,桥怜笑度时。

凿沼栽莲半亩强,开轩敷席坐端相。


从来水月真灵境,化出匡庐古道场。


兔影淡笼银橐净,冰轮清碾玉簪香。

十里肩舆石磴深,禅房潇洒乱峰阴。


岩花笑里饶佳色,山鸟倦馀怀好音。


下界风雷喧众壑,上方钟鼓出长林。

林磬何悠悠,庭雪复灿灿。


冲寒过支公,相围地炉炭。


一谈得真蕴,贝叶徒满案。

山房宿雀静檐牙,月尽空林忽冻花。


三十六峰今夜雪,并将寒色照禅家。

萝径通深处,苍然峭壁重。


吟成太室雨,坐久少林钟。


习静聊今夜,探奇复几峰。

庐山在咫尺,钟磬落诸天。


不到真如地,遥看香积烟。


轮蹄双树下,语默一灯前。

笼中一灯尽,笼外几蛾回。


夜久僧同话,霜明门半开。


寒声虚竹院,秋色净莲台。

步屧来金界,鸣钟落翠微。


松阴回古殿,山气入秋衣。


身向诸天老,心从初地归。

清远东林寺,颓荒有岁年。


琉璃高照郭,锦绣忽铺天。


廊接飞来磴,门迎估客船。

野寺江城近,双旌五马过。


禅心超忍辱,梵语问多罗。


松林闲僧老,云烟晚日和。

胜地从来地秘灵,肩舆斜日眼还清。


一泓泉喷珠玑涌,九月霜红树锦屏。


旋汲烹茶尝水味,欲裁蕉叶写心经。

闽南风物颇穷搜,更为闽南一日留。


方伯忽催言别句,越山难尽满怀秋。


轻阴且莫愁时暮,醴酒还堪话壮游。

偃息东林下,悠然澹旅情。


泉归虎溪静,云度雁天轻。


苍藓封碑古,优昙应记生。

秋枕竹鸣屋,昼棋松掩关。


雨晴犹湿径,云薄不藏山。


未洗中原恨,谁消永日闲。

借宅星江上,山南已遍寻。


犹馀湓浦路,未快白公心。


属国陈三表,归帆拂二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