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孤亭闲坐共忘机,华顶飞泉半夕晖。


莫讶小舟频载酒,山林今日故人稀。

濠上有川叹,沧洲多海怀。


伊我江湖姿,浩荡中渊回。


寻秘右洞庭,飞衿左蓬莱。

青山逶迤如北固,山下仿佛京口树。


茅堂花蹊三月暮,萋萋旧草春游路。


一从画师扫烟墨,客堂日夜流江色。

山蒙蒙兮多云,混远近兮不分。
入修林兮无人,鸟不见兮声闻。


欲驱蹇兮何之,怅揽辔兮延缘。

山拥衡庐青,水含潇湘碧。


两厓蟠蛟树,千岁蹲虎石。


遥遥溯川舟,泛泛蹇驴客。

山关迢递野桥斜,策杖幽寻岂惮赊。


路转峰回连佛寺,鸡鸣犬吠隔人家。


白云作雨多如絮,红叶惊风少似花。

杨柳池塘春昼迟,画船犹记听黄鹂。


飞花又逐东流去,消尽年光总不知。

桃李家山春欲无,草堂留得望西湖。


墓门宰木今如许,惆怅临风展画图。

米公老手无人继,从此乾坤少清气。
画师落笔颇似之,素练曲折开秋意。


上有青山万叠之嶙峋,下有白云千顷之氤氲。

大山如翁立,小山如孙陪。


千峰碧逶迤,万仞青崔嵬。


岩前泻瀑布,澎湃如奔雷。

赤城霞气连东海,九嶷绵绵舜陵在。


曾游两地纵奇观,叠嶂填胸何礧磈。


洞庭波涛拍云天,吴江长桥绝可怜。

我本白云人,爱住青山下。
五岳寻幽未忆归,穿岩历壑穷秋夏。


曾看绝壁明高霞,秀色照耀金莲花。

清江何人画山水,西村无传稚川死。


林生后出更清逸,笔法远师闽浙士。


深林大树交铁柯,远峰近巘分陂陀。

赞府澄江送别时,曾挥健笔写淋漓。


只今西掖看图画,江雨山云总去思。

少日东南事壮游,凭高吊古思悠悠。


山中楼观神仙府,江上云霞帝子洲。


别坞松风琴入奏,平湖花雨棹闻讴。

白云杳杳冠青山,翠石盘盘倚碧湾。


野岸亭台随地出,江沙舟楫几时还。


鸟冲烟树愁孤往,猿挂云萝学并攀。

五月炎风扇长夏,黄埃扑面湖堤下。


山水娱人未拟归,撷兰轩里看图画。


中峰九叠开芙蓉,春云盘盘上高松。

此二水者,实本一源。


或翔而潮,或激而湍。


海阔风高,云蒸雾抟。

远山亭亭削苍玉,近山盘盘出平麓。


林生作此最奇绝,白日高堂坐空谷。


谷中出云云上天,深林曲涧回清妍。

金华仙人余仲扬,笔墨萧疏开老苍。


昨看新图湖上宅,烟雾白日生高堂。


层峰上蟠石皓皓,绝岛下瞰江茫茫。

姑苏好山名昆丘,玉作芙蓉凌九秋。


至今宝气伏光彩,白石磊磊皆琳球。


问君何年宅其下,桂馆芳堂极潇洒。

海上风清入桂林,好山何处一登临。


都门四月相携别,不尽长江望远心。

乱馀风物总凋零,谁写云林近草亭。


万里归人望江北,居庸还在日边青。

瀑溜穿云白,松萝盖石青。


一僧归野寺,千树拥岩扃。

野渡归人急,山原去骑遥。


白云秋窅窅,红树雨萧萧。

山暝啼猿外,江平落雁中。


几时将小艇,来问钓鱼翁。

日落三江水,天晴五老峰。


潮来初过雨,坐久欲闻钟。

云连回雁嶂,潮落钓鱼矶。


共说江南好,青山待客归。

窈窈松林暮,萧萧桂树秋。


清江三百里,一发见归舟。

雪拥莲花嶂,霞明枫树林。


江侵沙屿阔,泉落洞门深。


柳色催移棹,松阴带抱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