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当年避暑使君林,暇日诸贤肯过临。


荷带露香须缓折,酒无风韵莫轻斟。


玉簪先透玲珑玉,金注徐倾潋滟金。

碧云影里倚栏干,鲸吸诗人酒量宽。


惟有鉴湖堪避暑,遥知玉井正生寒。


簪开翡翠微通窍,滴下真珠满走盘。

昔宴宾僚避暑林,传杯故事到如今。


屈茎聊当黄金杓,刺叶先抽碧玉簪。


闻得鼻端香馥馥,流从舌底味森森。

外直中通异众芳,嗅来叶气胜花香。


一杯先吸鉴湖月,满口潜消玉井霜。


尤胜朱樱煎作蜜,何须紫蔗压为浆。

淳风今变俗,末学误为文。


幸免投湘浦,那辞近汝坟。


山遮魏阙路,日隐洛阳云。

闻道还沂上,因声寄洛滨。


别时花欲尽,归处酒应春。


聚散同行客,悲欢属故人。

瀍涧抱王城,嵩高壮汉京。


河山元地胜,灵秀自天生。


才逸青云早,功多白发盈。

数有趋庭梦,秋来益苦颜。


高原黄叶下,落日素车还。


发变兵戈后,心摧霜露间。

漠南惊候火,洛下报哀音。


去去思亲泪,迟迟忧国心。


暮云中岳断,秋雨大河深。

雄藩河朔带澶渊,右辖勋名两地传。


菡萏风清沙际路,萑符电扫泽中烟。


大夫雅善登高赋,游子秋停苦雨篇。

惆怅都门道,还家又布衣。


著书毛颖秃,归隐蕨芽肥。


南陌经春雨,西□□□□。

西署逢君共握兰,奉恩犹是理为官。


三涂雪傍城头过,二室云从阁上看。


河月开尊吟夜色,洛花移槛护春寒。

洛中四老会同甲,太岁俱生丙午年。


我亦联翩七十八,惜无一客伴华颠。

洛花天下选,千里凑三园。


望岫方缄恨,凭莺忽践言。


群葩俱退舍,胜日便开尊。

客来说刘翁,嵩山跨黄犊。
青衣二双鬟,颜色若明玉。


手携绿牙笛,随轩奏新曲。

斑鬓今为别,红颜昨共游。

年年春不待,处处酒相留。

驻马西桥上,回车南陌头。

历官冉冉逾三纪,阅世看看近七旬。


更览名园兴废记,愈令人忆故园春。

高梧叶尽鸟巢空,洛水潺湲夕照中。


寂寂天桥车马绝,寒鸦飞入上阳宫。

嘉实本从南地产,移栽洛土结成时。


逾淮未必全为枳,方信中邦物物宜。

周公作邑遗成康,玉帛从兹走万方。
四向山河围殿阁,千家花竹间田桑。
游人选胜停车马,词客寻春杂咏觞。
少孤多旅游,解骖幸吾里。
亲友皆贤豪,相逢有馀喜。
世事如浮云,离合宁暂止。
半夜发清洛,不知过石桥。
云增中岳大,树隐上阳遥。
堑黑初沉月,河明欲认潮。
成周文酒会,吾友胜邹枚。
唯忆刘夫子,而今又到来。
欲迎先倒屣,亦坐便倾杯。
不归丹掖去,铜竹漫云云。
唯喜因过我,须知未贺君。
诗闻安石咏,香见令公熏。
风尘籍籍伴穷迷,旋赁高斋洛水西。
绿树不知游子恨,夕阳闲引杜鹃啼。
苔侵旧径来人绝,花满南轩翠竹低。
翠辇西巡未有期,玉楼烟锁凤参差。
可怜三月花如锦,狂杀满城年少儿。
白玉盘从海面浮,闲云一点即时收。
山川表里无遗照,天地寻常可是秋。
清景似偏孙相阁,高情更属庾公楼。
潮来兮无天,潮去兮何地,若为凭兮斯厉。
彼鸱夷兮水中,匪匏瓜兮焉系。
潮来兮谁驱,潮去兮谁殿。
潮何为兮不回,人何之兮不起。
父生兮女生,父死兮女死。
岁复岁兮江滨,人之心兮潮水。
慕歌兮慕歌。
东渐兮海波。
海无波兮山有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