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弱不胜烟,娇难着雨,如何绾得春光住。
甫能振迅入云霄,又还旖旎随风去。


高拂楼台,低黏花絮,如狂似醉无归处。

倩东君着力,系住韶华。
穿小径,漾晴沙。
正阴云笼日,难寻野马;轻飔染草,细绾秋蛇。

静似长门里,初晴未暑时。


悠悠销白日,冉冉上游丝。


白发因风起,青虫映户垂。

竟陵老守尚书郎,平生墨妙窥钟王。


会令夜鬼助奇崛,更与游丝争短长。


游丝忽从天际落,洗眼熟视无毫芒。

公孙舞浑脱,长史妙心画。


老兵涂帚垩,中郎出飞帛。


得法自所见,岂用规畴昔。

使君官事闲时书,略取万象随指呼。


空中游丝定何物,非蚕所吐仍非蛛。


光风霁日青春暮,惹草萦花细于缕。

是春魂一缕,销不尽;又轻飞。
看曲曲回肠,愁侬未了,又待怜伊。
东风几回暗剪,尽缠绵、未忍断相思。

百尺晴丝拂槛低,萦烟惹日柳条西。


飞花片片劳相系,不使风吹作锦泥。

风洗游丝花皱影。
碧草初齐,舞鹤闲相趁。
短梦乍回慵理鬓,惊心忽数清明近。

游丝浩荡醉春光,倚赖微风故故长。


几度莺声留欲住,又随飞絮过东墙。

园清无瑕二三月,时见游丝转空阔。


谁人写此一段奇,著纸春风吹不脱。


纷纭纠结疑非书,安得龙蛇如许癯。

东郭畅景韶,飞丝荡晴朝。


细逐柳绵度,狂随薰风飘。


燕郊萦去策,楚岸罥征桡。

摇曳春光百尺轻,烟绡舞断任纵横。


暗萦芳恨应无力,乱绾花愁似有情。


一缕绿杨风正软,半痕红杏雨初晴。

上饶氓俗醇且古,千室鸣弦方按堵。


黄堂丈人今循良,河南治平追鼻祖。


讼棠留景分清阴,炉篆方羊燕寝深。

娇难着雨弱随风,似有疑无入望中。
高拂楼台低绕径,春光牵惹过墙东。
湖上鸳鸯放夕睡,双双眠水复拖云。
从教逐却游丝去,总是牵缠不忍分。
燕剪莺穿挂月钩,官街尘晚湿云收。
情知不转游人骑,淡荡吹来任转头。
雨歇花乾舞绿杨,游丝天外更飞扬。
无端撇断无丝续,绕树千回自短长。
鸟迹既茫昧,文字几变更。
达者擅所长,各就一世名。
众体森大备,造化无留情。
夕照楼台廿四桥,春痕不共曲尘销。
柔情似水三分卷,客梦如云一缕摇。
无力任牵风袅袅,有心空阻路迢迢。
天遣飘零过一生,愁烟愁雨更愁晴。
牵来傀儡浑无力,织到璇玑总未成。
尘海几人离茧缚,花天一例等蛛萦。
海棠帘外御风来,也逐残绒傍镜台。
别启大千输藕孔,微穿九曲谢珠胎。
升沉不定难轻许,聚散无端亦费猜。
愿与东皇挽艳阳,炉烟共驻碧云堂。
金针似我同抛掷,玉尺凭人试短长。
无复蜻蜓依钓渚,空馀络纬警横塘。
小栏花韵晴初,悠扬上下随风转。
略无头绪,浑无气力,漾成凄眷。
网断怜蛛,衣残补蝶,缕斜迎燕。
袅袅乱粘花絮。
撩撩绿窗情绪。
无赖是东风,依约欲飞还住。
雨晴乍暖犹寒,清明时节闲庭院。
飞花帘幕,轻烟池馆,绣床针线。
曲曲回肠,悠悠愁绪,随伊萦转。
游丝何所似,应最似春心。
一向风前乱,千条不可寻。
吁嗟人暴今方定,同姓秦徐异衰盛。
君看芉屈复何存,犹有遗民奉昭圣。
晶荧丹碧飞甍间,仿佛章华渚宫静。
纤影微茫散远空,多情一陪是东风。
落花扰乱浑无赖,又掠斜曛水槛中。
无限晴光春可怜,几堪萦日复萦烟。
碧桃红杏休相妒,留与封家作锦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