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卑栖曾未托椅梧,敢议雄心万里途。


蒙叟自当齐黑白,子牟何必怨江湖。


秋天响亮频闻鹤,夜海朣胧每见珠。

三顾先生得麟笔,付嘱遗经谁第一。


独将麟髓饭澹翁,项家阿英亦其乙。


澹翁孤忠贯两仪,阿英卓行彻九扉。

去时三月三,来时九月九。
半个鸡头一杯酒,乡亲情谊最长久。

五云书札何时得,古锦诗囊久未倾。


急遣能言管城子,仍烦解事楮先生。


饱霜穴兔秋方健,照雪溪藤捣更精。

徵君夙有尚,卜筑东溪头。


人如叔度朗,宅比剡中幽。


地润双珠吐,天空一镜收。

石峭亭虚瞰碧空,振衣长啸许谁同。


千林瀑过初疑雨,万叶秋归自起风。


洛下名流唯白傅,襄阳耆旧有庞公。

壶觞选胜一从容,负郭堂开面面峰。


地拥菰城横翡翠,天回箬水浸芙蓉。


敢从门外题凡鸟,曾向云间识卧龙。

荔子初丹色半青,玉肤未满已芳馨。


欲题书后三千颗,须待烟林灿若星。

一纸书来抵万金,天涯慰我念家心。


只今王室犹如此,回首东吴涕作霖。

远径溪流水自圆,光风霁月渺无边。


窗前生意休除草,堂上清风独爱莲。


万古共知归有极,一尘不染见先天。

客檐停坐久,军递接程初。


狂醉舒城酒,欣将建业书。


宦游空叹老,吟思未应疏。

自从天隐自然庭,愈觉嚣尘喷鼻腥。


可要洞研齐物论,更须深味洗心经。


独醒终了醒如醉,独醉那辞醉不醒。

宴处云华不夜庭,为餐琼蕊更谈经。


听随瑞叶风来处,看散天花酒半醒。


白凤羽毛寒荡漾,玉龙鳞甲战凋零。

入云高阁倚长溪,万卷窝中惬所栖。


春水池塘蝌蚪闹,暖风花竹鹁鸠啼。


香飘丹桂姮娥近,光接青藜太乙低。

蓉溪江山真画图,蓉溪主人绝代无。
往岁西归结书屋,风前月下闻伊吾。


牙签插架几万轴,云锦照水三千株。

往闻澹庵评乡贤,有朋曰项如篪埙。


是非褒贬乃枝叶,孝友忠信为本根。


姓名不愿唱上第,诏旨特许旌高门。

曾向鹅湖着两眸,鹅溪书屋又谁修。


频年未了惟诗债,尽日堪看是活流。


庭草翠深空阁雨,梦魂凉浸碧山秋。

颓垣葛岭草烟中,富贵薰天一霎空。


惟有西江精舍旧,至今犹是素王宫。

木绵庵畔瘴云愁,犹恋湖山一壑秋。


从道黄粱俱一梦,几人解上五湖舟。

城依涨海昼阴阴,画戟千行幸一临。


硗埆田畴生意少,萧条编户野茅深。


等闲举目横秦望,几许攒眉动越吟。

滋溪溪水清如玉,堂中藏书高似屋。


缃缥装潢芸叶馥,远过李侯三万轴。


上世遗安重教督,有美令孙克佩服。

垂老江湖作校书,春风长日掩衡庐。
经收坏壁驱残蠹,字出名山辨鲁鱼。
著述未忘玄晏癖,往来多是邺侯居。
一堂开近水云矶,四面波光翠作围。
吞墨巨鱼应识字,入帘幽鸟亦忘机。
饮便酒色漙清露,坐爱书声送落晖。
一春怀抱上琴丝,客况乡心两不宜。
弹唱渐无人解听,流亡深念去何之。
劳劳车马闲闲柳,寂寂湖山啭啭鹂。
绵州有蓉溪,溪头结书屋。
坐看芙蓉开,天然脱尘俗。
西川山水天下奇,绵州更好芙蓉溪。
溪流百里到城下,上有茅屋临清漪。
长松荫门白日静,密竹绕宅青春迟。
中兴天子旌义门,荣光犹足昌弟昆。
家庭衮衮义子孙,下相郎君开义塾。
美意非徒淑姻族,乡里烝烝义风俗。
雁峰之水蒸若湘,虎城之水贡若章。
双水朝宗气浩浩,诸生读书声琅琅。
葛溪支派小双水,冯君领会水之理。
绿竹映阶除,溪光四座俱。
乾坤百年事,风雨半床书。
老逐齐讴后,遥迎楚些馀。
一榻半书卷,主翁如此清。
松风与溪水,夜夜作秋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