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地炉煨芋足充饥,凉薄家声胜富儿。


李密懒残风味在,寒灰冷火澹相知。

枯枝旋拾带冰烧,雪水茶香滚夜涛。


党氏岂知风韵美,向人犹说饮羊羔。

秋庭木落长莓苔,寂寞东岗菊自开。


惟有诗翁幽兴熟,每携茶具竹间来。

玉川和靖总清标,煮茗吟梅共寂寥。


时世不同人物似,正如雪里见芭蕉。

怪石与枯槎,相将度岁华。
凤团虽贮好,只吃赵州茶。
旋扫荒凉喜客来,胡床随处坐徘徊。
野亭汤饼谈方透,山寺茶香望转开。
风近凛秋多落叶,雨收残照少飞埃。
鹅湖十丈古松下,吃得一杯茶味甘。
却坐僧窗拨寒火,满编新句又同参。
夜扫寒英煮绿尘,松风入鼎更清新。
月团影落银河水,云脚香融玉树春。
陆井有泉应近俗,陶家无酒未为贫。
开缄试雨前,须汲远山泉。
自绕风炉立,谁听石碾眠。
轻微缘入麝,猛沸却如蝉。
石鼎风流入太虚,茗炉造化正春初。
阳开地窍微鸣蚓,浪涌潭心半跃鱼。
七碗芳馨喉吻润,一生清苦性情疏。

关塞云西路,僧庐左右开。

过岩逢石坐,寻水到源回。

天籁吟松坞,云腴溢茗杯。

粉细越笋芽,野煎寒溪滨。
恐乖灵草性,触事皆手亲。
敲石取鲜火,撇泉避腥鳞。
青峰两岸郁含滋,水寺疏钟晚饭时。
僧供石泉留客语,人逢佳节乱乡思。
风牵水荇沉波碧,雨湿江云趁鹭迟。
浊醪有妙理,清茶尤苦心。
采茶阳羡阳,汲泉惠山阴。
秋水碧如玉,百沸成黄金。
今之诗伯溪上翁,六年为郡声隆崇。
一清如水比泉德,馀兴却慕茶仙风。
贪夫见公不自省,公眼白兮心非瞢。
斧冰寒泉下,粉玉石瓶中。
凤团沈夜寂,兽炭烧春红。
霜清上桂魄,人静骚松风。
山风吹断煮茶烟,竹外谁惊白鹤眠。
写就淮南《招隐》曲,松花离落石床前。
南中土埴坚,妙器出陶火。
控抟雅以静,整削平不颇。
浑沦象瓜团,短小类橘颗。
岳寺春深睡起时,虎跑泉畔思迟迟。
蜀茶倩个云僧碾,自拾枯松三四枝。
由来风味此中优,翻为羊羔锦帐羞。
不如僵卧蓬庐者,自是名臣第一流。
素质渐沦浮蟹眼,绿尘初瀹映娥眉。
一杯漱入枯肠里,尚忆思成禅诏时。
桃花初乞楚山春,歌罢新辞已动人。
双井密云香讵歇,八公甘露迹空陈。
湘瓷闻色宁同格,卢碗浇烦觉有神。
缕烟何处烛清虚,知是乌台退食初。
青咮出笼分乳雀,絮花浮鼎噀游鱼。
竟陵录后名方远,顾渚春前叶已疏。
陇阪从西下,连山涌巨波。
一峰分井鬼,二水各江河。
蜀栈孤云渺,秦川远树多。
锦段明装,银瓷邢色,绿篆花纹微露。
黯淡风尘,那知画工心苦。
琢红玉、坡老低吟,乞白碗,杜陵佳句。
阿坰手持都堂胯,百千砗磲未论价。
渴心知我生尘埃,故遣一瓯官茗来。
掠水纤纤紫燕斜,聊凭乌几伫幽花。
今年未识云腴面,且拨去年官焙芽。
快烧铜鼎攲胡床,边头初试蟹眼汤。
竟陵谷帘定少味,唤取阿羽来说尝。
昔有仙人陆鸿渐,性嗜苦茗心骨清。
崖泉石甃举品第,好山处处留佳名。
建溪顾渚得异品,惠山之外惟中泠。
蟹眼初翻颗颗珠,斟来香色味皆殊。
《茶经》但著人间品,识得天河一派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