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爱君玉立亭子好,三世传来今百年。
挺挺尚存先气概,依依不改旧云烟。
并当恭敬三槐树,独任文章老铁仙。
湿云涌西山,薄晚苍翠隔。
丽街秋雨疏,雨止日未夕。
旧馆怀贤躅,先朝翊帝图。
虹梁引层构,血汗出奇驹。
几杖延乡老,诗书问鲁儒。
危槛跨层城,凭高俗虑醒。
鹏飞适莽苍,鸿去上青冥。
隐地临箕岭,贤游会德星。
浓淡非妆点,纵横谢剪裁。
凭栏一凝睇,图画信天开。
柳外朱楼绚彩霞,阿谁湖上浣春纱。
留人燕子初命子,映面桃花恰始花。
轻薄未应来邺下,呢喃多是怨王家。
飞花片片被苍苔,五柳毵毵处士栽。
半壁夕阳山雨歇,一庭芳草水禽来。
兰亭不是他家物,竹径元因我辈开。
水云千顷浩无边,萧爽微芃扫翳烟。
海底鱼龙还出没,夜深河汉亦澄鲜。
倒披宫锦淋漓醉,快展湘云放浪眠。
春风桃李花,秋雨梧桐树。
人心自悲喜,草木那知故。
三香各根柢,气色偶一类。
珠箔含风,琐窗凝雾,柳溪别是仙乡。
一枝绝艳,袅袅动波光。
消尽人间烦暑,冰纨腻、玉骨初凉。
营营薄宦成何事,雪点乌纱月照襟。
南北十年离别泪,田园一片去来心。
衰杨岸口嗟兴废,逝水矶头阅古今。
昔年襄阳贾尚书,儿媲韩氏身葬鱼。
当以血溅云锦襦,至今波荡青琼琚。
啮指堂堂丈夫气,乃见苍茫甲兵际。
鱼雁回时写报音,难凭剉蘖数年心。
虽然情断沙吒后,争奈平生怨恨深。
争霸图王事总非,中原失统可伤悲。
从来宾主如邮传,胜负干戈似局棋。
周粟纵荣宁忍食,葛庐频顾谩劳思。
君家高楼临汉水,落日悲风白云起。
门垂杨柳千万株,长条直拂洪波里。
我来系舟古杨下,秋深岸束蒹葭靡。
忆昔至正全盛时,朱门豪家多亭池。
池边女儿纵游赏,新妆照水明玻璃。
春风淡挹芙蓉渠,黄莺娇转垂杨枝。
玉鳞狼藉残梅片,轻禽倒挂垂杨线。
春沼绿波融,香吹蝶翅风。
峰峦横小翠,竹径通幽邃。
蝉声凄断午窗凉,嘉树阴深夹道傍。
云影翠连书幌暗,风花黄衬马蹄香。
牛刀漫试弦歌静,蚁梦初酣岁月长。
庚星一点光无涯,日来飞入江东家。
江东江左旧声气,叔氏得之真差事。
归来瑞光凌九虚,叔氏喜亦盈眉须。
深闺欣聚首,宛作竹林看。
此日孤舟别,关河路渺漫。
提携儿女小,郑重雪霜寒。
皇古重三纲,天柱地维共立极。
君臣父子夫妇互相联系,为我文化之发源,四五千年不相贼。
法穷而变固,有时不在纲纽尽破裂。
城外溪山知几重,独怜池馆占城中。
亭花不动波澜细,径石相连岛屿通。
床下系舟同醉傅,尊前垂钓似仙翁。
甲子穷时丧乱频,天教泽国着闲身。
无情花柳自春色,不觉山河多塞尘。
他日升平犹未老,此生流落且相亲。
翠樾两檐交复,紫苔一径微通。
雨箨犹含夏绿,风苞已褪春红。
十里云庄路,东风信杖藜。
好花连夜发,幽鸟傍人啼。
香宇禅心冷,山容醉眼迷。
仙宫岭下来仙阁,太守更名为我来。
来既有时归有日,泠然从此御风回。
君家大令书盈纸,笔势翩翩趣多媚。
虽云沓拖如少年,岂至拘挛同饿隶。
会稽七子五知名,此公风概尤超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