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曹酒清醇饮易酣,接䍦倒著不须簪。
甘棠旧憩人无咏,何似退归伊上庵。
中和堂饮夜厌厌,逸客峨冠欲堕簪。
深荷相君怜老意,改题毡幄醉眠庵。
荐捧佳章频叹服,洋洋盈耳类锵金。
老昏拙滞无才思,勉强难为继大音。
去岁曾吟怨别诗,今春醉赏又参差。
洛城虽是归来晚,趁得姚黄正发时。
公书苦惜春光晚,柳絮榆钱扑面飞。
惟说名园绝奇品,留花未发待翁归。
远惠奇花自洛城,吟观醉赏动乡情。
开编读到安仁传,方信河阳浪得名。
若比扬雄多一廛,仅同徐勉葺东田。
沟塍万亩言之过,却恐增添助役钱。
暂别荧煌座,初为半月期。
洛城归意切,不独为花时。
河阳满县花称好,仰望山川难比肩。
留钥惠诗锵玉振,采毫洒墨灿星联。
樽前毕集邹枚客,舟上同登李郭仙。
二圣恩深念老臣,许从休退乐伊滨。
重观景物皆尘迹,喜见居留是故人。
林下放怀无检束,樽前道旧长精神。
万艘潭汇嘉猷里,分洛疏伊尽北驰。
远引駃风通越货,肇营胜迹在唐时。
通渠中梗年滋久,美利重兴势亦迟。
朱楼华阁府园东,蜗陋仍依美庇中。
俭幕深严依绿水,楚台高迥快雄风。
四弦清切呈新曲,双袖蹁跹试小童。
尝同徐勉构东田,花竹成阴雨后天。
为爱宪台宽白简,得随相府赏红莲。
清樽屡釂吟情逸,红袖频翻舞态妍。
骤易铜台守,脂车冒蕴隆。
北行如拾鲁,南望倚平嵩。
畏日临倾藿,惊飙走断蓬。
敬公太古明月服,爱公九天寒露浆。
畏公龙泉太阿剑,喜公班虎花蛇囊。
月中含月作怀抱,露表滴露生清凉。
四朝出处久亲依,共上青云更复谁。
里室相邻同晏卜,庙堂曾忝奉萧规。
恩荣过分知难报,忧患频经觉早衰。
疏顽曾是费炉锤,从昔叨蒙国士知。
一阻门墙惊岁月,几回魂梦到嵩伊。
神仙客佩黄金印,燕赵人斟白玉卮。
太微渊默严不动,斗为其车运中央。
四序回旋变造化,一杓直指无偏傍。
柄臣比之号八柱,一柱难阙各有当。
漏云初见六花开。
惊巧妒江梅。
飘洒元戎小队,玉妆旌旆归来。
凛凛威名远迩知,去年谈笑屈西陲。
平时旌节临全魏,计日朝廷起一夔。
狎赐彩衣今礼数,待还绣衮旧麻词。
宰衡倚赖更三圣,神器传归定两朝。
几御铜符双在手,尊荣金印六垂腰。
流民相率归仁政,疲俗新蒙罢横徭。
七月穹旻大火流,元精信宿降伊周。
公师一品仪型重,将相三朝德业优。
桑梓乡邦兼镇抚,苴茅封国正居留。
好传此会诧时人,歌揭青云动暗尘。
霄汉得仙同白日,风骚寡如敌阳春。
笑谈未减题名地,富贵相高报主身。
鼎科第一策名人,金榜谁能蹑后尘。
三纪鹏图犹绿发,累朝龙首最青春。
同怀谈笑宜开口,间代文章各致身。
相衮前年抚雍民,下车飞雪满咸秦。
风行魏国才三日,雨作商岩恰半春。
忠节此生存社稷,诚心是处感天人。
上巳曾陪宴后池,风光一匝又花时。
当年簪履谁犹在,今日门墙独未离。
步怯园林虽晚到,恩深草木已先知。
幕府高临建业开,风流谁似邺侯才。
金貂十叶舒仙李,画戟三山荫省槐。
挥麈韬分龙虎胜,鸣铙歌出凤凰台。
金符玉节拜彤墀,分陕亲承圣主知。
吴地河山新授镇,汉家茅土旧开基。
渡淮尚想围棋墅,驻马时成横槊诗。
礼乐新黉舍,规模旧辟雍。
杏坛消酷署,芹泮起清风。
谈笑多群彦,相过有钜公。
汗血曾劳百战场,空遗踣铁在文房。
砚台夜迹元霜滑,笔阵朝冲紫雾香。
削玉谩劳龙作剂,藏金聊藉豹为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