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飞来山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。

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

瑶榭琼台望转深,红云穿日散轻阴。


天留霁雪教人赏,地放寒梅要客寻。


阅岁已知频改易,逢时何处不登临。

梯飙直上几百尺,俯视层空鸟背过。

千里湖山秋色净,万家烟火夕阳多。

鱼龙衮衮危舟楫,鸿雁冥冥避网罗。

局居厌纷丛,荡志寻岖嵚。


拂衣出城隅,杖策循湖阴。


何年彼真仙,遗宫寄幽岑。

招提只在白云封,绝顶岧峣望莫从。


忽有丹梯通箭栝,还如玉井护芙蓉。


菰城午色烟争袅,苕水春流雨自重。

衡山入梦扶床起,拂袖飘然出大荒。


老爱江山得闲散,幸逢尧舜垂衣裳。


长江倒注留人意,峡水深情涤客肠。

薄暮师归不肯从,昏黑七圣皆迷踪。


久倚门闾望不至,恐陷虎口蚺腹中。


岂知壮志直前去,穿贯兽穴飞云峰。

生天生地同生云,云与天地不必分。


此云平生吾爱之,一半飞云难让僧。

留与飞云一半花,来春还拟返云车。


挥鞭直上通云界,不踏峰头未到家。

四千里路携诸友,三日甘泉共一门。


岁晚独怜归草草,飞云月下未同论。

自笑衰翁八十年,飞云顶上访群仙。


天风吹衣白日暮,两手捉笠行中天。

丹方传得已多年,未脱凡胎骨未仙。


末路偶逢仙侣话,相期直入无穷天。

何其帝允乞馀年,有分天教作地仙。


绝境未穷心未死,诸天之外有诸天。

山大必有灵,土高岂无异。


翠浮几千丈,日月东南翳。


我寻五岳来,未问仙家事。

天风吹我笠,吹下黄龙顶。


两手捉笠行,不知白日暝。


赤松见我笑,却立千丈影。

一度一万丈,飞空本无铁。


何名为飞空,道是安排绝。


夜久天宇高,霜清万籁彻。

马上问罗浮,罗浮本无路。


虚空一拍手,身在飞云处。


白日何冥冥,乾坤一风雨。

渠阳众山内,飞山郁岧峣。


平嶂蟠近郭,孤峰插层霄。


仰攀万丈梯,弱袂飞狂飙。

午夜扶桑拂眼明,金盘出海上方清。


洪蒙气掩牂牁水,阿耨池深沆瀣情。


云被最低峰折碎,花悬极险树皆平。

四百峰头始尽登,青鸾无力让乌藤。


百蛮烟雨随方下,四极星辰已可凭。


灵鸟不啼闻远瀑,归云忽到失崚嶒。

空山高望石磷磷,短杖支离已怆神。


衰去久知非一日,病来犹仗汝三人。


猿声空落枫枝冷,草阁斜悬霜气新。

三年重此驻扁舟,一样登临两样愁。


力尽已无高峡气,情深空对大江秋。


丝丝短鬓朝霜薄,黯黯寒云下界浮。

壁削云浮万丈梯,清都近夏尚凄凄。


沧溟日浴扶桑外,衡石花开建木西。


望入楼台知海蜃,坐闻风雨报天鸡。

回车出古洞,振策登石楼。


丛林开复闭,曲径阻旦修。


扳萝寻去路,藉草酌分流。

突兀招提境,飞来事已神。
江山如有主,钟磬渐相亲。
殿势高云护,炉烟怪鹤驯。
飞来闻古寺,此日费跻攀。
殿耸松阴上,江随石势翻。
宦情灰善果,乡泪隔禅关。
丹梯缭绕绝尘埃,苕霅风光面面来。
画里峰峦天外落,地中钟磬寺前回。
飞檐铃语当头答,负郭人家入望该。
峡山古寺傍青天,殿阁岧峣紫翠连。
日暮薜萝千嶂合,猿声多在白云边。
青峰无恙鹤归来,东望蓬山每一杯。
仙籁云深闻凤啸,惟看明月共登台。
成坏归今古,仙宫亦劫灰。
曾看金法界,已失玉楼台。
绝壁云犹护,荒山客独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