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露坐仙人餐沆瀣,水行渔父烛须眉。
民间阖户纷纷是,如此清凉睡不知。
自绝双鱼养,愁登老桧亭。
断云知意绪,流水付年龄。
抚稚头空白,逢人眼未青。
为理赖同力,陟明非所任。
废田方垦草,新柘未成阴。
术浅功难就,人疲感易深。
解绶归来庐墓侧,俄然三载废鸣琴。
哀情那尽思亲泪,壮志难忘报国心。
马识京尘嘶晚道,人经官驿听秋砧。
我初长安识君面,四十才华正强健。
北海云鹏翅欲张,南山雾豹文初变。
自言来京已三载,足迹劳劳半邮传。
潘郎年少才力强,笔端五色成文章。
新承宠擢宰山县,送别都门春酒店。
君今与我交虽浅,志业人生宜自勉。
作宰麻阳去,民风杂五溪。
世传盘瓠后,地接夜郎西。
臈酿多藤酒,春禽半竹鸡。
断鸿疏雨滞茅堂,忽道书来自帝乡。
老父弱儿兼致问,彩毫云叶并能将。
山深病我疏狂久,朝退怜君应接忙。
擢第推封荷宠荣,宦途虽好倦逢迎。
归来彭泽心方逸,飞去旌阳骨已轻。
三径菊荒谁送酒,十洲云杳自吹笙。
一钱重丘山,斗粟轻粪土。
昔闻丰年乐,今识丰年苦。
东家米粒白如银,西家稻束大于鼓。
冬之季月,月及上弦。
太康书来,慰此皤然。
并其成法,别为一书。
梅花屡见笔如神,松竹宁知更逼真。
百卉千华皆面友,岁寒只见此三人。
谁种疏梅古岸头,推蓬瞥见倍清幽。
君看竹外一枝好,真有江南万斛愁。
乱丝入手中,上机十数匹。
细花间鸾凰,精巧俗莫测。
朝餐釜底焦,下尽雪下滴。
机织不畏多,但畏官府促。
去年布未输,今年粮未足。
阿姑八旬馀,缩首檐下曝。
妾家住西湖,家贫守清素。
年方二十初,学织常恐暮。
父母生我时,不识当门户。
万里番禺自汉通,乘槎有客气如虹。
地分铜柱风烟外,山涌璚台雪浪中。
帝子旌旗何处问,黎人衣服与时同。
写得新图记旧游,无穷诗思海天秋。
白云黄叶浑相似,雁荡山前思远楼。
富川令尹才华好,派出韶阳宰相家。
蚤步玉堂曾视草,迩来山县又栽花。
天连五岭闲宵柝,日上三竿罢早衙。
文采风流杨令尹,一官政满上京畿。
栽花岁久成花县,制锦功完又锦衣。
伯起家声谁得似,大年才业世应稀。
人生重离别,君去何匆匆。
携手上河梁,绮筵散香风。
波荡鸭头绿,花开腥血红。
谷城令尹著能声,三载弦歌似武城。
千里稽勋来吏部,一朝复任出神京。
甘棠满院舆人颂,官柳盈堤属吏迎。
人生本乎祖,此乃先哲言。
譬木有其本,譬水有其源。
源深流则长,本固末自蕃。
瑶台月上夜将分,劲节修仪见此君。
一段高标谁写得,九天凉露落纷纷。
采兰忆昔过湘浦,两岸修篁带雨看。
此日晴窗见图画,令人清兴满江干。
闲歌淇澳步虚庭,一炷炉烟绕翠屏。
试写潇湘秋半幅,砚池浮动墨花馨。
珊瑚石亚玉琅玕,摇曳云稍翠色寒。
疑是朝真仙佩响,清音缥缈碧云端。
大驾亲征日,云车驾六龙。
列营皆上将,护跸有三公。
自是天威重,行看朔漠空。
万乘驻龙沙,雕戈耀日华。
令传新赐节,袍拥旧蟠花。
营起军威肃,兵行阵势斜。
终宵味六韬,何用梦三刀。
为荷恩荣重,宁辞运饷劳。
旄头看已落,太白出何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