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朝台久荒没,作景各为区。


地主无南武,园亭有大夫。


松涛惊耳湿,花气入胸腴。

故乡原有千秋,从今不信西湖好。
楼台倒影,街衢泼水,时忘昏晓。
夹路歌声,万檐灯火,市喧争闹。

地肺引炎隩,天池溢重溟。


灵丘镇吾粤,上应朱鸟星。


惚恍聚云状,岋嶪疏峰形。

绀阁秋登海色明,浊醪无限此时情。


千帆拾翠洲前过,双角沉珠浦外声。


带郭蓬蒿犹汉苑,隔河烟火是卢城。

瑶水星妃集凤墀,兔园曾为促芳词。


芙蓉露冷淹吴质,云梦天寒从景差。


兰版夜飞明月盖,桂丛秋赋小山枝。

去乡廿载阙登临,未尽红棉此日心。


文教灭亡何有地,江山芜乱又成林。


马行石榜三君篆,鸟啭苍崖百步阴。

木落天边候,愁怜海国秋。
山开疏树色,泉涌曲江流。
返照回岩失,轻烟隔陇浮。
寻遍洞天三十六,苍灵独闭此岩扉。
旋除野草开新径,遮莫寒藤刺客衣。
岁月偶同题壁字,烟霞似不放人归。
访戴溪长近若耶,金庭雪对赤城霞。
沼从鹄举添萧索,峰似鸾翔解叹嗟。
每爱林间百种蝶,难忘竹外四时花。
画省尊居粤秀山,层楼迥出彩云间。
三江合抱归南海,五岭遥连接北关。
人近仙踪多紫气,座悬帝阙觐彤颜。
九日移居粤秀台,酒倾玉露共徘徊。
黄花已泛三秋菊,白雪重期腊月梅。
节序多裁词客赋,劝酬时酌妙龄杯。
赏春却怕春归去,策马出门休问晴。
不向峰头穿险滑,直从园馆坐凄清。
疏云漏日花移影,密树鸣飔鸟和声。
登临正值春之半,万仞振衣千虑休。
珠海云移苍壁动,丹岩仙去紫烟浮。
花光掩映呼鸾道,蜃气迢遥镇海楼。
峨峨越秀山,千古阅兴替。
台隍夷夏交,月表秦楚际。
缅维老夫佗,荆棘此剪薙。
僧楼好,天半洗松涛。
坐听山响处,身与白云高。
自有乾坤有此山,青天削出玉孱颜。
风云朝夕相摩荡,日月东西互转还。
秀拔重门当北斗,尊居五岭镇南蛮。
南国春先到,东风日日来。
微云收五夜,初月傍三台。
倒影移山径,流光泛石台。
新岁浃旬晴,中宵月更明。
岩崖流浩彩,林薄郁孤清。
谁奏关山曲,偏添恨别情。
老鹤下遥天,昂昂在林表。
霜毛临野人,逸气秋天杳。
矫矫颜始安,不受冠带绕。
平生赋性爱观澜,今日登临叠秀山。
天锡卦爻分象外,地将圭笏出人间。
昭州水绕孤城小,五岭山高众垤难。
孤峰不与众山俦,直入青云势未休。
会得乾坤融结意,擎天一柱在南州。
极目扶胥一水隈,三山如拥五羊来。
歌楼菊径皆刘迹,野草秋风满汉台。
人语渐随烟市合,征帆犹傍夕阳开。
攀萝犹觉苎衣单,短壑松阴午亦寒。
孤鸟带风来郭外,片云浮雨过江干。
高低远树如烟织,浓淡青山入画看。
负郭青山策杖来,暮林红叶杂莓苔。
天涯王气盘桓入,世上雄图指点开。
烟雾直饶眠豹泽,风云疑是画麟台。
尉佗山阁枕飞屏,石碣依然似鲁灵。
夕照倒随松桧落,晚田遥带稻粱馨。
三城鸡犬填阛阓,万里牙樯接海溟。
曜真峰倒海,城市惬山林。
策杖凭高眺,微吟寄兴深。
荫松围酌酒,怪石踞弹琴。
常忧萧瑟到秋山,不见新霜紫翠间。
九日菊萸谁独醉,千年松桧复同攀。
城边刹落双珠映,洞里风泠五穗还。
载酒重游负郭山,迢迢荒径石苔斑。
茶烟半壁人初到,花雨满林僧未还。
朝汉台荒聊徙倚,呼鸾道古更跻攀。
突兀峰峦入翠微,白云如练久相依。
只堪仙子裁春服,曾与君王补衮衣。
风里卷舒还有态,眼前聚散本无机。
春山扫翠春云浓,曲尘待扬催花风。
明湖淰淰舒卵色,时节恰在中和中。
西园置酒值清暇,联辉花萼停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