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菜叶绿满地,菊枝青过阑。


有为遵古道,无论及时官。


树影经秋减,湖光入座宽。

堂堂王室寄空名,天下无时不战争。


灭国伐人唯恐后,寻盟报役未尝宁。


晋齐命令炎如火,文武资基冷似冰。

终岁都无事,四时长有花。

小车乘兴去,所到便如家。

中秋光景好,况复月团圆。


大抵众所爱,奈何兼独难。


天晴仍客好,酒美更身安。

东皋烟雨归耕日,免去玄冠手刈禾。


火满酒炉诗在口,今人无计奈侬何。

略彴当门石径斜,槿篱深护野人家。


炊烟起处江村晚,一片斜阳万点鸦。

晓径支筇步屧迟,西风吹露湿秋衣。

举头凝望青山外,万里江天一雁飞。

满眼秋光动客情,小园闲步杖藜轻。


黄花憔悴应思晋,才遇渊明香便清。

沦落天涯已白头,西风吹帽冷飕飕。


悲秋未了悲身世,一样情怀两样愁。

秋高风急雁来初,久客松江岂为鲈。


好梦不成人睡觉,半窗残月夜灯孤。

芦花零落点汀洲,白鹭飞边泊小舟。


水落渔矶风露晓,残荷数点冷擎秋。

肠结愁根酒不消,新惊白发长愁苗。


主司傥许题名姓,笔下看成度海桥。

县庭事简得馀功,诗兴秋来不可穷。

卧听寒蛩莎砌月,行冲落叶水村风。

愁髭渐去人前白,醉面犹怜鉴里红。

友生吾所畏,言貌凛秋威。
崔子稻畦晚,杨公玉田饥。
阶除昨夜霜,钟鸣尚依稀。
残梦和烟不知处,秋虫絮尽苔花雨。
泪化秋棠不上楼,卷帘西望天尽头。
天尽头,暮江曲,阑干十二人如玉。
月色欲尽烟光溥,墙阴络纬催早寒。
灯花夜深落红豆,黄金为盏珠为盘。
悲凉秋,凉秋诚寡欢。
《尚书》未百篇,《春秋》疑断烂。
列史志艺文,分卷本亿万。
传之千百年,存世不及半。
秋气尔何物,来亦乌能索。
鸿雁听无声,霜花尚非夕。
隔水望村墟,林色远烟白。
有山静而秀,有水清且漪。
风霜空宿翳,草木含幽姿。
江平无意作波澜,野旷山多入画栏。
一段秋吟到幽渺,回头三伏也风寒。
为爱秋风吹弊庐,忽然诗思满江湖。
橙香梦泽团脐蟹,莼老吴江巨口鲈。
凉稻翻翻卧满畦,壶浆相劳各相携。
村南有底连绵雨,一夜船高树叶齐。
醉挽银河续寿杯,冰娥亦怕老相催。
三更自倚秋香立,待得灵㕙送药来。
不于乌鹊桥边见,定向笙箫鹤上逢。
淅淅萧萧到荷叶,今年秋不属梧桐。
月朏西生水绕东,销魂人倚夕阳中。
虫声夜夜依黄叶,雁字年年望碧空。
竹掩石庵僧面绿,花垂村外女裙红。
偶向西风忆子期,此心惟有五弦知。
谷闻人啸联相答,鱼觉潮声未免疑。
阅尽红尘宁作我,歌残白雪总思伊。
潮入高窗雨入灯,久抛双屐与孤藤。
独游南海秋时别,却忆西樵雪里登。
脱叶忽添林际月,断钟还忆水边僧。
隔竹西风送暮蝉,潇潇疏雨意茫然。
数茎白发添诗债,七尺青藜挂酒钱。
地静野鸥长点水,日斜村柳自生烟。
数声芦管一声蝉,对此谁能不惘然。
吟罢树头开木笔,贫来花下落金钱。
瀑流倒泻松门雨,月晕横生雁路烟。
骄阳赫赫转秋阴,便觉萧然鬓影侵。
世事炎凉俄忽尔,闲来物理静推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