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千顷玻璃,远送目斜阳,渐下林阗。
题叶人归,采菱舟散,望中水天一色。
碾空桂魄。

秦淮流水西复东,倒涵天影磨青铜。


飞廉扫空出海月,明珠飞入琉璃宫。


著我扁舟二三友,江上雪槎泛牛斗。

自古分功定,唯应缺又盈。


一宵当皎洁,四海尽澄清。


静觉风微起,寒过雪乍倾。

久客未还乡,中秋倍可伤。


暮天飞旅雁,故国在衡阳。


岛外归云迥,林间坠叶黄。

庭下新生月,凭君把酒看。
不须直待素团团。
恰似那人眉样、秀弯环。

玉斧修轮灭玷痕,金精铸魄凝寒清。


缀云都去秋心净,囊露新添夜眼明。


气接瑶台端可御,地漫银汉定谁倾。

金井梧桐露未干,卧看斜月在云端。


空悬秦帝江心镜,祇并班姬掌上纨。


笙鹤自穿花底度,璧蟾孤映泪痕残。

青衫羸马帝城西,祖道无人落日低。


犹有若卢方亩地,赪衣能作数行啼。

微官远道不须论,过里先高驷马门。


非关狱吏生来贵,为是于家有子孙。

百年岐路死生分,垂白依然两广文。


郢雪更谁能和我,吴山何处不宜君。


还因浩荡期春水,莫使虚无似楚云。

虚传嵇驾入秋来,实恐猷船兴尽回。


高枕转深今雨味,故人元是客星才。


匣中霜色寒孤剑,床底春声怨旧醅。

去年今夕寓通城,犹有新诗寄弟兄。


一自裹囊来海上,更无系帛付鸿征。


禅房酌酒夜方阒,海月窥人光更清。

碧天皓魄印长空,嘹呖初闻度塞鸿。


榴子结成崖石畔,桂香飘入渚烟中。


溪环松老重添翠,岩映枫疏半缀红。

深沉院宇桂香浮,寂寂溪园色相幽。


静向庭中持佛偈,闲来月下泛扁舟。


云迷入梦林间鹤,浪逐忘机水面鸥。

树杪暮烟收,晴光逐水流。


浅沙闲立鹭,轻浪稳眠鸥。


心月双圆镜,湖天一色秋。

楼近素娥宫,凉宵昼日同。


象筵看似水,碧瓦映疑空。


曲宴怜规满,冲情苦□中。

溧滨三度见中秋,感叹光阴逐水流。


常是浮云妒佳月,不容老子醉高楼。


鲈香易动张翰兴,鲸背难追李白游。

三秋此夕恰平分,城市人家半闭门。


正忆紫云吹玉笛,忽惊皓月照金樽。


宦情素薄鸿初到,诗兴方浓雨又昏。

月满中秋夜,人人惜最明。


悲欢徒自感,圆缺本无情。


天外有相忆,世间多江平。

自古中秋月,风骚昨意难。


几人亭醉笔,终夕凭危栏。


海际掀鲸目,云端擢露盘。

桂彩中秋特地圆,况当馀闰魄澄鲜。


因怀胜赏初经月,免使诗人叹隔年。


万象敛光增浩荡,四溟收月助婵娟。

不作清溪泛,空令此月孤。


寒烟浮欲出,远屿淡疑无。


日月高凫鹄,行藏长荻芦。

望秋月,在家见月如等闲。
几度天涯望秋月,明月虽同非故山。


举头问明月,古往今来几圆缺。

恨杀广寒宫里兔。
闯入纱窗,无计驱他去。
若是嫦娥怜妾苦。

铢衣犹是旧霓裳,带得清虚府里香。


今日轻分三万斛,乞他人世绿衣郎。

陵阳乱山中,阴雺日夕发。


晴光尚希见,况复求夜月。


二年逢中秋,曾不识皎洁。

望外物容澄似水,坐中秋力凛如刀。


此身直愿乘双翼,飞上三峰第一高。

隔林滟滟生寒浪,倚汉岧岧数乱峰。


记得旧山曾此夕,碧岩千尺坐高松。

秋宵月色胜春宵,万里天涯静寂寥。


近来数夜飞霜重,只畏娑婆树叶凋。

江干入夜杵声秋,百尺疏桐挂斗牛。


思苦自看明月苦,人愁不是月华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