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兰殿光风转,椒涂淑气浓。
柳烟添晓翠,花露浥春容。
柳条弄色舞轻风,不与寻常岁暮同。
寒气望尘先敛退,阳和发轫已交通。
菜丝盘玉还充席,幡字花房正代功。
腊月廿四夕,冷坐梅花州。
无梦到金马,有诗迎土牛。
半生常见肘,一岁又从头。
隐侯文治知何用,千古端羞堕泪碑。
国危忍助神鼎覆,身免犹嗟鞶带移。
登览寒烟萦远目,凄凉夕照谢高榱。
一夜东风穿绣户,融融暖应佳时。
春来何处最先知。
平明堤上柳。
春到何迟,辛盘未试,人日数来今七。
此刻才过,已是十三灯夕。
梅梢上、初透三分,漏声里、频催千滴。
大好虞山似洛中,九人白发照颜红。
何时再集颍川老,共醉襄阳庞德公。
请得侏儒不倒翁,回波舞雪笑春风。
似将红袖殷勤劝,劝得东家酒瓮空。
新醅腊酒柏枝浓,恰好迎春更饯冬。
醉后高谈惊四座,须眉最古让元龙。
望仙桥上望群仙,鸾鹤翩翩下碧天。
我似道人殷七七,也随仙袂落琼筵。
蒋径陶篱次第开,春光今日草堂来。
先携书剑安吟榻,漫拭瓶樽插野梅。
下士不妨随俗隐,高轩多半谪仙才。
婚嫁何曾了向平,数椽聊作菟裘营。
儿孙贤否凭谁料,松菊栽培待我成。
广厦秋风怜子美,素心旧雨契渊明。
玉漏城头报打春,连宵积雪蔽园林。
颁春亭畔千夫扫,鼓角楼前五尺深。
老守拈香几坠笏,营军攘土胜争金。
昨夜东风转斗杓,陌头杨柳雪才消。
晓来一树如繁杏,开向孤村隔小桥。
应是化工嫌粉瘦,故将颜色助花娇。
置酒宴江阁,济济皆郎官。
素心偶相惬,气味如芝兰。
东风奏微和,晴云霭林端。
倚杖喜逢春,莺迁可唤群。
已更新国主,谁识旧将军。
塞北山凝雪,江东日拥云。
寒尽山城换历头,雪消春水满汀洲。
梅花村外逢朋旧,竹叶尊前话客愁。
直把诗书为活计,故应鱼鸟识风流。
山寇传闻已破降,一杯新酒浣愁肠。
树当晓户生云气,水入春池汛日光。
柏叶未欺华发改,梅花犹带去年香。
我已多衰病,君今亦老成。
闭门惊腊尽,把酒及春生。
但愿兵戈息,从无爵禄荣。
岁暮西岑雪未晴,范公祠下少人行。
探梅踏冻烦丹使,扶病迎春问曲生。
石灶茯苓和雪煮,云根流水似冰清。
玄鸟初来日,灵仙望里分。
冰容朝上界,玉辇拥朝云。
碧落流轻艳,红霓间彩文。
朝旦微风吹晓霞,散为和气满家家。
不知容貌潜消落,且喜春光动物华。
出问池冰犹塞岸,归寻园柳未生芽。
灞涘长安恒近日,殷正腊月早迎新。
池鱼戏叶仍含冻,宫女裁花已作春。
向苑云疑承翠幄,入林风若起青蘋。
晴晓初春日,高心望素云。
彩光浮玉辇,紫气隐元君。
缥缈中天去,逍遥上界分。
玄籥飞灰出洞房,青郊迎气肇初阳。
仙舆暂下宜春苑,御醴行开荐寿觞。
映水轻苔犹隐绿,缘堤弱柳未舒黄。
乘时迎气正璿衡,灞浐烟氛向晚清。
剪绮裁红妙春色,宫梅殿柳识天情。
瑶筐彩燕先呈端,金缕晨鸡未学鸣。
至日病未起,官奴又报春。
故乡云物旧,北阙梦魂新。
抚影兼怀友,含情欲语人。
作吏当周道,登临能几何。
岁随今日尽,春向暮云多。
海色连睥睨,山尊对薜萝。
双节值新年,东风袅伎筵。
土牛官鼓迓,彩燕内人传。
杏子裁衫薄,梅花点额圆。
除夕春朝共此辰,强凭迎送说新陈。
荒凉寓舍将生草,撩乱残编不拂尘。
柏叶辛盘寻汉腊,桃花流水待秦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