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小桥流水,欲下前溪去。


唤取故人来,伴先生、风烟杖屦。


行穿窈窕,时历小崎岖,斜带水,半遮山,翠竹栽成路。

竹浊蟠小径,屈折斗蛇来。


三年得归去,知绕几千回。

梅坞桃蹊斫竹初,三旬高卧信音疏。


春虽与病无交涉,雨莫将花便破除。


只合蘧蘧随梦去,何须咄咄向空书。

佛寺通南径,僧堂倚北坡。


藤阴迷晚竹,苔滑仰晴莎。


病忆春前别,闲宜雨后过。

遥冈织丛翠,导我穿幂历。


鸟倦亦知还,况乃游人屐。


窈窕得平桥,夷犹坦缃席。

懒病难耕绵上田,不因中圣始逃禅。


行穿王舍城中竹,小得东林社里莲。


月色细分金琐碎,露香偏施玉婵娟。

衡门枕游径,往往严扃鐍。


中有小年日,不与俗客说。


幽亭抱修篁,三垂碧于玦。

退朝此休沐,闭户无尘氛。


杖策入幽径,清风随此君。


琴觞恣偃傲,兰蕙相氛氲。

野竹自成径,绕溪三里馀。


檀栾被层阜,萧瑟荫清渠。


日落见林静,风行知谷虚。

燕麦青青柿叶肥,江南回首正依依。


千竿新竹消苍雪,一带遥山深翠微。


闲任野禽啼樾坞,细分流水绕柴扉。

行客系船黄竹西,江晴石出少沙泥。


背崖李子寒初落,近水桃花暖欲迷。


何日登楼思共倚,清秋载酒惜分携。

客居何敢问菟裘,傍苑新成小筑幽。


三径逃名惭二仲,五湖归梦有扁舟。


西宫树色凭轩入,太液荷香近酒浮。

盘径入依依,旋惊幽鸟飞。


寻多苔色古,踏碎箨声微。


鞭节横妨户,枝梢动拂衣。

愁惺惺。
惜惺惺。
昨夜灯花结不停。

萧洒襟怀慕子猷,剩栽修竹径通幽。
三间远比渊明宅,百尺徒夸庾亮楼。
风送鸟声春寂寂,日筛帘影梦悠悠。
辟地不盈亩,点缀成阻修。
相招竹林逸,更作桃源游。
绰约新饮露,琅玕曾倚秋。
萦纡一道贯檀栾,入翠穿斜步履悭。
俗客也应无暇到,不烦春笋为遮拦。
新笋未全抽,春阴亦类秋。
世间惟竹径,不扫更清幽。
连峰青巑岏,一径辟灵异。
我疑混沌初,别有竹天地。
窈窕入寺门,净土空香閟。
谁凿浑沌死,智者争出力。
悠悠蚁在磨,双轮转何极。
机心连机械,随流还不息。
尝读表圣诗,云是秦王成。
悯时著密史,对此潜经营。
新雨净如洗,乱苔生复平。
孤鹤去不还,云间犬空吠。
犹闻溪鸟衙,尚有里人爱。
岩花无开落,世事几兴废。
屹立高峰东,峭直如昔贤。
夷齐耻周食,巢由傲尧天。
不畏风霜侵,所依松柏坚。
擎天有八柱,是峰居其一。
根蟠地轴壮,群山俯为硕。
共工触不折,万古耸崒嵂。
洗耳谢市朝,构亭得馀址。
三径草长深,一毫尘不起。
支肘看青山,引鹤听流水。
濯缨溪流上,清心共澄澈。
人存鱼自跃,人亡鱼亦竭。
此意虽冥冥,可与仁者说。
入谷修竹密,苍翠连前山。
车马迹不到,鸡犬音亦闲。
蔽日清影合,迎风碎声寒。
事去惟山存,遣祠临水曲。
峻节凌雪霜,英颜莹冰玉。
至今崖壁间,尚耐尘埃辱。
野老传此水,源与洪河透。
潺潺浩难穷,雨雹洒晴昼。
岩头白龙挂,滩前寒玉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