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两载相依笑陆沉,鹑衣不羡锦为衾。
渠侬眩耀麒麟楦,我辈翻腾驽骥吟。
朝去一凶忧稍歇,边留五大祸尤深。
读报欣然共赋诗,古来忠佞各殊岐。
彼犹愧见蒋颖叔,君盍自期刘器之。
恶草剪除虽一快,芳兰销歇已多时。
君侯心事即苍冥,谔谔曾同唯唯争。
医国奇方留后用,字民好事及今行。
悬知夔卨班难继,且入龚黄传亦荣。
几年泉谷养灵根,一立朝班敢尽言。
锁掣玉麟辞绀殿,符分金虎坐辕门。
郡条上日新施设,民瘼微时预讨论。
夏幄阴阴四围碧,沉李浮瓜香拍席。
涪翁生日是今朝,七百年逢吾辈客。
此翁翰墨如坡翁,命宫磨蝎应相同。
祖客饯将归,游子怀往路。
我何长叹嗟,徘徊独延伫。
远游背乡里,逢故即色喜。
茫茫瞰四野,恻恻心忽悽。
皓雪盈天地,集树成枯枝。
中有皞寒禽,怀春声正悲。
孤云不出山,连绻抱奇石。
随风入九霄,变化成膏泽。
出处何容心,遭逢随所适。
碧云苍雾讲堂阴,燕市离群听雁音。
倾盖一谈天下计,开襟真见古初心。
浮沉声气交嫌晚,商榷人天道且深。
吾辈迂疏世共闻,难将知已问尘氛。
况当遁迹如张俭,谁信谈经类子云。
识具古今仍嗜学,交空南北始逢君。
朱君乃是青云器,读书不负平生志。
向曾龙跃禹门雷,跳浪翻空应得意。
声名藉藉动京华,策对明廷众所夸。
十载词林来考绩,两京佳丽遍游观。
纪行随处添新稿,拜命归时复旧官。
雨过秣陵山色好,潮生杨子水容宽。
我生本寂莫,况兹久羁旅。
偶君素心人,来往迭宾主。
秋声动高树,暝色渺烟渚。
此日真成离别难,正逢秋色满长安。
西山泉石开新爽,北阙云霞散晓寒。
世事祗消君拂枕,风尘犹笑我弹冠。
殿前献赋共登瀛,昭代文章子大名。
疋马东风天上诏,孤灯西月陇头情。
重关览历中原胜,三晋愁多北虏横。
汉阳教授文章古,翰院编修诗句清。
二公高卧同客况,一日不来孤我情。
东风绕屋百草绿,细雨卷帘双燕鸣。
仙驭宾天久,衣冠出此游。
祗园金地古,汾水白云秋。
谒拜陪诸彦,跻攀展寸眸。
承明退直马如龙,将指祠庭礼数崇。
岳色非烟生近甸,川灵藏器出幽宫。
周原共识皇华使,禹穴谁陪太史公。
客中两度逢正旦,江上相看感岁华。
仙杖遥瞻丹凤阙,官船进泊白鸥沙。
雪消星石添春水,日射香炉散晓霞。
送客东城春又半,暖云收雨散轻阴。
一江流水伤南浦,千树啼莺忆上林。
锦里烟尘诗句好,鉴湖风月酒杯深。
水落双江见底清,官船东下石滩平。
五龙山远环遗庙,千雉云高接石城。
人去睢阳空有像,将归岭表尚留名。
日南留滞隔年期,犹许仙槎到未迟。
小阁西风乌帽在,清江落日彩舟移。
蒹葭倚玉惭三益,薏苡明珠有四知。
安南远至极南荒,炎海无垠野望长。
马援台前秋草碧,高骈城下暮烟黄。
百年图籍归中国,三郡山河保故疆。
左江溪洞龙阳底,外与安南接疆鄙。
安南方物贡王廷,路入中华自兹始。
一从臣表至南京,使者往来相踵趾。
大通驿前大江满,星槎有路通交州。
川云映水白可染,浦树过雨青欲流。
奉诏汉臣愧陆贾,能诗越客如汤休。
万里南风送驿舟,苍梧江上景逾幽。
一双白鸟常随棹,无数青山总入楼。
鸣凤不来芳树暝,嘉鱼初上碧波秋。
曙色熹微漏箭催,暖风开扇舜曈回。
云扶紫凤台端下,山拥苍龙殿角来。
玉笋联班随晓仗,金茎分液赐春杯。
积阴不成雨,朝光散林丘。
郊原春意动,荠麦青油油。
东冈直如矢,隐见坼上州。
忆昔钱塘别,于今十载馀。
扶摇鹏鴳异,相失燕鸿如。
代祀临南镇,移家赋卜居。
天上归来乐事多,慈闱纳庆鬓双皤。
彩衣喜制锦绣段,春酒香浮金叵罗。
光见珠湖曾应识,名题虎榜旧登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