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鹤山争揽胜,此地独超然。


秀巘修屏立,枯崖半屋悬。


团云饶翠竹,鸣玉落清泉。

只为襟怀别,全然少俗埃。


山林非细事,天地有奇才。


泉石皆经画,松梅不妄栽。

翁子怀章未足多,会稽归日已蹉跎。


舍人绿发垂金印,院吏朱衫导玉珂。


去国忠心倾斗极,过乡喜气压江波。

君王赐第御灵和,兄弟同时捷隽科。


名占风雷三级遍,恩沾雨露一门多。


衣冠盛事喧金榜,里巷荣归缀玉珂。

君王亲策集英年,始信常山子侄贤。


白昼相将金榜上,紫微三谢玉阶前。


衣冠近事尤为盛,阀阅清芬愈可传。

紫微高义笃同年,邃宇开筵近腊寒。


绿蚁醅浓粘玉盏,紫驼峰美照金盘。


醺酣上颊生春意,文字清谈卜夜阑。

出处平生似昔贤,高风劲节凛朝端。


回天议论心无歉,脱腕文章世所难。


斫铁叫天蛮獠服,调羹满钵里闾欢。

不见褚公今二年,重来青眼尚依然。


偃松篇美天犹和,正殿班清人孰先。


今日赤墀烦暂立,他年黄阁径须迁。

仲氏昔尝司宥密,长公元已转洪钧。


紫微岂久承流地,黄閤终须报主身。

人物中朝第一人,胸蟠万卷笔如神。


调元要倚经纶手,黄屋虚心待旧臣。

才名振西蜀,老气益中州。


草制追盘诰,筹边动冕旒。


已令荣压角,复遣饮遨头。

残暑涂山去,凉风至德来。


吟馀秋色老,客里菊花开。


传舍全依石,中庭半是苔。

问讯江梅意未回,少林横出不知裁。


争先赖有园夫报,折赠空惊驿使来。


疏影暗香宁是伴,蜡言栀貌未须媒。

蜡缀枝头春来回,缃罗休用剪刀裁。


直须浮蚁相携去,应有游蜂错认来。


晕紫檀心真似假,娇黄妆额自能媒。

步绕名园日几回,司花着意巧能裁。


影疏雅称灯笼映,香细疑从酒面来。


破白江梅羞月妒,黏红仙杏待春媒。

左螭玉立耸朝端,底事飘然便挂冠。


简记起家千载遇,光华持节万人看。


溪山好处宁终恋,鸥鹭盟前莫遽寒。

璧池鼓箧岁庚辰,蟾窟分枝癸未春。


夹侍螭坳司记注,同升凤掖演丝纶。


靖言交契从来厚,追想音尘不复亲。

吴兴鱼稻乡,来视刺史印。


适丁饥馑后,仓廪无馀蕴。


当馈不下咽,宁望馔中隽。

怪形未免遭支解,香甲还应即鼎烹。


便与庚桑登俎豆,何如郭索自泥行。

昌黎集里知名久,山海经中取喻何。


柱后惠文渠勿恃,只今散地亦投戈。

盖世声名紫府仙,平生襟袖著山川。


一麾管领秋江月,千首凭陵杜曲天。


畴昔风云馀感慨,归来文字带芳鲜。

剩欲从公朝暮闲,一溪留我未容还。


极思谈笑三秋隔,相望林泉数里间。


诗绝一时同郑老,书堂终日憩何山。

昔年泮水忽专城,文会何妨一再盟。


已愧簿书成俗吏,却陈俎豆见诸生。


一时同队鱼犹在,千载重来鹤更清。

积阴成久雨,浃日掩三辰。


吏已疲祈祷,天方杀怒嗔。


但愁云似墨,那顾月如银。

有子能传业,黄金笑满籯。


去华虽不第,谷口岂其卿。


四海知名姓,诸儒仗老成。

孝子推慈父,明君有直臣。


岂惟成羽翼,况复掌丝纶。


想像成斋旧,昭回宸翰新。

皇天生人物,千载非偶然。


冲和兼万人,始得一英贤。


夫君乃其人,人一己百千。

千载威名文正公,忽瞻遗笏照双瞳。


敢从象齿窥清裁,屡批龙鳞奋大忠。


秉立定知端若植,至今犹想气如虹。

远游蜀道历艰难,径上甘泉豹尾间。


荷橐忽思辞北省,拂衣自喜见南山。


当时旁舍基犹在,回首垂髫鬓已斑。

夷路方驰辔,甘泉喜问津。


庙廊平日志,露电百年身。


搯掌虽多恨,为箕自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