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照映亭池芍药春,红红白白斗精神。


与其雨打风吹去,争似殷勤折赠人。

芍药扬州第一,琼花又道无双。


若使共图此幅,镜中西子毛嫱。

春归那肯为侬留,尚有三花慰客愁。


十里红楼卷珠箔,不知谁在古扬州。

玉肌多病怯残春。
瘦棱棱。
睡腾腾。

九十风光次第分,天怜独得殿残春。


一枝剩欲簪双髻,未有人间第一人。

从微至老走风尘,喜见乡园第四春。


独舞东风醉西子,政缘无语却宜人。

郁郁芬芬十里薰,红红白白数枝春。


要将结习恼鹙子,送与毗耶彼上人。

虽微风物似扬州,茧栗初红已遽休。


插戴端宜谁粉面,夺攘无奈众苍头。


未知相谑真何谓,不许当阶略少留。

眼中不复见姚黄,从古扬州亚洛阳。


何止中郎虎贲似,政堪花相相花王。

元方除却牡丹兄,俗紫凡红敢竞名。


天女散花虽不染,道人养马岂无情。


一芽才动看承久,千蕊俱空断送轻。

唯会做惺惺,便能夸可可。
净清消息见得那。
正好孤眠卧。

这王哲知明,见菊花坚操。
便将重阳子为号。
正好相倚靠。

非才与时背,空手行路难。


朱门极严冷,仰首不可干。


初欲效寸进,挽舟八节滩。

是三春已暮,浪蕊凋残,牡丹零落。
独殿清和,有佳名芍药。
浅浅芳丛,绣幢鼎鼎,更艳香绰约。

开尽荼蘼,正桑云麦浪,天气如秋。
南园露梢半坼,金粟丝头。
温香傍酒,尽多娇、不识春愁。

奇葩天遣殿芳丛,一朵瑶台月下逢。


黄绕腰间空自贵,红潮颊上莫争秾。


如何风日许妍暖,更着衣裳能叠重。

万红飘尽出严妆,一盏悲春作道场。


犹有风神掩姚魏,可堪憔悴是姬姜。


全抛花信酬深色,乍满秾思得断肠。

殿春春去奈佳期,寂寞遗芳欲怨谁。


差胜伤离三月尽,还如见佛一花持。


翻风偏自当瑶砌,炙日何曾损雪肌。

殿春春已去,池台如梦,销魂一顾。
梦不分明,休问谁家庭宇。
淡薄脂痕慵傅,拚禁受、几番风雨。

廿年负尽看花事,来趁残春亦可欷。


万紫千红浑意倦,一枝愁对柘黄衣。

进扇悬囊节候新,馀寒重袷且相亲。


一庭花作晚春事,万里天淹衰相身。


波影摇人宜小立,梧阴留掖感逡巡。

便欲人间第一夸,最难正色似丹砂。


丰容宜作平章瑞,奇丽偏归稳重花。


窗几有情留晚照,丹青难写是朝霞。

晓燕传情,午莺喧梦,起来检校芳事。
荼褪雪,杨柳吹绵,迤逦麦秋天气。
翻阶傍砌。

坐深那论主和宾,总是乌衣巷里人。


差胜红丹与白药,一般花蒂两番春。

牙牌占彩贴红纱,袅袅双茎欲努芽。


玉案遥将溱洧水,金盘绝胜魏姚家。


分从汉掌俱沾露,种出梁园不让霞。

谁道心闲缘地僻,梦里何尝有空色。


小窗一枕觉来时,燕语莺啼春寂寂。


忽思春尽芍药开,赋诗试与幽人觅。

东风不隔沙阳僻,嫩蕊浓花自春色。


栟榈也是可怜人,每送梁溪慰愁寂。


迩来芍药已盛开,供花未到吾须觅。

一缕铜炉沉水烟,庵中晏坐孰为禅。


灵山法会何曾散,莲社高风尚宛然。

鳞鬣从容戏碧漪,拈槌击拂更无疑。


闻经听法都休说,自是鱼中有导师。

嘉卉多生佛氏宫,一经鼻观便圆通。


妙香来处非和合,岂在根尘吸染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