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怜尔解临池,渠爷未学诗。

老夫何足似,弊宅倘因之。

芦笋穿荷叶,菱花罥雁儿。

萧氏贤夫妇,茅家好弟兄。
羽轮飙驾赴层城。
高会尽仙卿。

高人不解作生涯,唯有中堂书五车。


竹简多于孔氏壁,牙签新似邺侯家。


田园岂是子孙计,青紫今为里巷夸。

近市嚣尘远,幽居古意存。


诗人常下榻,俗子莫登门。


日坐图书府,时开风月樽。

三径逐高低,旁通桃李蹊。


凉台无六月,钓石俯双溪。


醉欲眠花下,吟来过竹西。

相识虽云晚,相知盖有年。


同门好兄弟,华屋带林泉。


笑傲一樽酒,登临九月天。

玉笥峰边萧史居,拂云松竹散扶疏。


妙年气节慕前辈,故老风流空结庐。


幸有江山供一览,自应图史足三馀。

吾门有何生,其才清且美。
弱冠赫有声,不愧名家子。


火色法宜贵,祗忧不寿尔。

有子朱子开闽学,潮人从者郑与郭。
宗风歇绝七百年,觉时谁振南天铎。


我从闽来见二生,潮中人材犹不弱。

大海惊涛似昔时,高台同听不胜悲。


五年乡泪愁中制,半夜军声梦里驰。


铁弩何时开越国?


素车终古走灵胥。

卜筑傍幽深,烟霞费远寻。


窗喧石涧水,槛落翠峰阴。


巢鹊依新主,溪花发故林。

终身坚白表重阍,一粹真如玉不痕。


能使齐侯归吊室,自应沛相奏题门。


青天有眼临霜节,黄壤知心妥夜魂。

小小窗轩溪水头,石门古路转斜丘。


野林丹碧风初起,山橘青黄露未收。


鸟下平原飞雨夕,猿啼孤嶂断云秋。

露下庭皋锦树残,霜融溪路白沙乾。


浮云万壑天光暝,流水孤村暮色寒。


有客求鱼朝拥棹,何人载酒夜停鞍。

竹底雏莺尽日啼,水风凉动小池西。


麝香眠起残花落,蛱蝶飞来碧草齐。


二水风鸣湘佩合,三山云压楚鬟低。

日日西园载酒来,好花深映洞门开。


水涵香雾空青湿,山拥晴云紫翠堆。


林径微风看燕度,石桥细雨听莺回。

故人已上青云路,旧隐犹怀翠竹林。


碧筱团沙秋漠漠,苍根抱石午阴阴。


论兵幕近闲看剑,留客筵深静听琴。

百草在中野,霜露零悴之。


君子怀古先,怆悽以遐思。


筑亭墓田下,负土起崇基。

金粟庄前白雁翔,十年嶷嶷见诸郎。


重来往事那堪赋,依旧当门杏叶黄。

玉原墟墓草青青,不尽南陔万古情。


听取慈乌中夜起,一声声是断肠声。

书楼新筑与山齐,冬日登临感聚奎。


蜂户怯寒封冻蜜,燕巢惊雨落春泥。


一经已见当家授,万卷终期列笈栖。

萧家塘上看明月,犹记风光十载前。


长笛夜从山上起,明河晓向座间悬。


重来踪迹伤槎梗,老去情怀怕酒船。

野雉晴初雊,溪鱼冻可叉。


山中好风物,洞口是仙家。


竹径空流水,茆堂侣浣花。

流落怜吾妹,艰难在海隅。


偶然馀见日,早已绝归途。


日落苍波阔,天寒碧屿孤。

断阻狂风走逆沙,五云郊外步桑麻。


惊心惶恐滩头水,着眼清明节里花。


诗就带云眠野草,酒醒和叶嚼生茶。

城南有佳士,萧姓名思贤。
好古抱英气,读书事精研。
尝从龙参军,正学得师传。
鲜碧缘坡古径深,夜窗风雨作龙吟。
自从八叶传芳后,数到孙枝玉满林。
鸳鸯双飞合双死,独宿寒塘露如洗。
藕条已断丝牵连,湘竹斑斑泪痕紫。
萧家征妇泣霜风,门外落花春已空。
楼外青山势折盘,春愁正在最高阑。
落梅门巷行人少,细雨山城薄暮寒。
醉里闻歌偏易感,老来抚节强为欢。
香篆萦帘九曲盘,清尊对客语更阑。
不妨小雨留人住,未觉东风到酒寒。
绛烛烧廊春意闹,玉笙连巷市声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