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佳节同登江上楼,飞凫点点水中浮。
舟人不解沉罗事,一醉谁知吊古愁。
汗融畏日,岂知高处有风清。
倚阑襟袖凉生。
坐看崩云脱壤,不碍乱峰青。
月明何处宴良宵,佛国楼台倚泬寥。
砧杵远村闻捣练,绮罗深院度吹箫。
银河接地繁星隐,玉气横空瘴雾消。
七夕高楼七秩翁,老年心迹少年同。
人间妙境形骸外,天上佳期笑语中。
酒尽玉壶明月堕,歌残金缕彩云空。
满天风雨独登楼,林杪清烟淡欲收。
云重不知今日午,月明还忆去年秋。
道经南郭蒲帆近,望入东庐草径幽。
独自行藏莫倚栏,市廛野色不相干。
是中门户也罗雀,何处身心更梦棺。
锦水背人朝暮去,雪山随我久长寒。
西楼门外数峰青,合看芙蓉展看屏。
回首东郊晴日出,千人跃马上天庭。
荣华富贵等浮花,膂力难胜国爪牙。
栎翁平生丘壑徒,笔力妙与元造俱。
延陵公子远相访,为写酌别西楼图。
近山嵯峨石磊磈,远水荡漾烟模糊。
轻阴翳高屋,夕阳在遥山。
空蒙乱紫翠,变化顷刻间。
凭虚一以眺,众景何斑斑。
东风吹雨丝丝。
洗妆迟。
怜煞愁红一片、弱难支。
春残龙尾横斜道,羸骖退食随年少。
文书丛里过东风,欲写幽怀何处好。
天晴古陂南城南,城阴水碧金沙潭。
纤纤初日射西楼,楼上帘旌卷绣钩。
数襞断云秦望晓,一声寒雁鉴湖秋。
烟波憔悴西施国,风月飘零范蠡舟。
叠岫敛馀霞,轻舠簇远沙。
斜阳媚城郭,细柳杂汀花。
两两联归骑,萧萧起暮鸦。
自从骑鹤到,船泊画桥堤。
新酒斟花露,高楼傍竹西。
拭盘将蟹擘,拂壁把诗题。
多暇朱栏倚望频,远云开即见峨岷。
昔贤初尽经营力,今我独为优幸人。
胜阁帘高惟掩雨,老台民乐只登春。
祝融下省方,掉鞭鞭火龙。
夜行失故路,误入书窗中。
红光拂斗极,幻出琉璃宫。
高楼细雨尚吹寒,黄柳垂条映碧湍。
蜡屐汝饶容易办,鹖冠吾老不须弹。
大都山水情难负,别有莺花兴未阑。
几年宿别梦相牵,乘兴寻君晓放船。
不使三叉顿。
黄尘卷地咽笳声,独上危楼百感生。
象郡西来千嶂合,虎门东去大江平。
秦云犹傍任嚣冢,汉日长悬陆贾城。
苑外高楼夜不迷,秋光偏在禁城西。
初移碧树金波动,渐转危栏玉镜低。
久客乡关愁欲赋,清宵宾从兴堪携。
分散欢娱地,班骓送陆郎。
乌啼白门夜,月上一楼霜。
扬子分衣带,明河接泪行。
莺啼燕语春漫漫,落花飞絮吹作团。
雨歇西楼晚晴薄,弦丝调短催长叹。
玉镜台前金剪闲,翠销帐软留余寒。
雕阑漫倚凝眸,月如钩。
一段晚香薄雾、织成愁。
怀人意,思乡味,几时休。
西江横玉虹,西山罗画屏。
荒城大如斗,此楼何峥嵘。
炎岭状陇蜀,三州通蓬瀛。
梧叶萧萧响未停,最难剪烛语丁宁。
追随方幸从经幄,温凊尤欣侍寝庭。
深院滴残三径绿,寒窗冷透一镫青。
半空云雾拥层楼,中有仙人驻远眸。
千古图书藏石室,万家烟树绕溪流。
新诗取压吴山会,健笔能扛浙海秋。
曾梯倚半空,百尺卧元龙。
偃蹇一榻上,峥嵘两争雄。
暮卷珠帘雨,夜镇犀帷风。
鱼盐市井富,冠盖车马路。
生息自相吹,晨门黕如雾。
超然尘外躅,硉兀见砥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