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孙行者一筋斗跳将起去,唬得那观音院大小和尚并头陀、幸童、道人等一个个朝天礼拜道:“爷爷呀!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圣下界,怪道火不能伤!恨我那个不识人的老剥皮,使心用心,今日反害了自己!”三藏道:“列位请起,不须恨了。
这去寻着袈裟,万事皆休;但恐找寻不着,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,汝等性命不知如何,恐一人不能脱也。
”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,只要寻得袈裟,各全性命不题。
却说他师徒两个,策马前来,直至山门首观看,果然是一座寺院。
但见那层层殿阁,选迭廊房,三山门外,巍巍万道彩云遮;五福堂前,艳艳千条红雾绕。
两路松篁,一林桧柏。
却说行者伏侍唐僧西进,行经数日,正是那腊月寒天,朔风凛凛,滑冻凌凌,去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,迭岭层峦险峻山。
三藏在马上,遥闻唿喇喇水声聒耳,回头叫:“悟空,是那里水响?”行者道:“我记得此处叫做蛇盘山鹰愁涧,想必是涧里水响。
”说不了,马到涧边,三藏勒缰观看,但见:涓涓寒脉穿云过,湛湛清波映日红。
诗曰:佛即心兮心即佛,心佛从来皆要物。
若知无物又无心,便是真如法身佛。
法身佛,没模样,一颗圆光涵万象。
诗曰:大有唐王降敕封,钦差玄奘问禅宗。
坚心磨琢寻龙袕,着意修持上鹫峰。
边界远游多少国,云山前度万千重。
诗曰:龙集贞观正十三,王宣大众把经谈。
道场开演无量法,云雾光乘大愿龛。
御敕垂恩修上刹,金蝉脱壳化西涵。
诗曰:百岁光陰似水流,一生事业等浮沤。
昨朝面上桃花色,今日头边雪片浮。
白蚁阵残方是幻,子规声切想回头。
却说太宗与魏征在便殿对弈,一递一着,摆开阵势。
正合《烂柯经》云:
博弈之道,贵乎严谨。
高者在腹,下者在边,中者在角,此棋家之常法。
诗曰:都城大国实堪观,八水周流绕四山。
多少帝王兴此处,古来天下说长安。
此单表陕西大国长安城,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。
试问禅关,参求无数,往往到头虚老。
磨砖作镜,积雪为粮,迷了几多年少?毛吞大海,芥纳须弥,金色头陀微笑。
悟时超十地三乘,凝滞了四生六道。
富贵功名,前缘分定,为人切莫欺心。
正大光明,忠良善果弥深。
些些狂妄天加谴,眼前不遇待时临。
且不言天神围绕,大圣安歇。
话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,自王母娘娘请赴蟠桃大会,与大徒弟惠岸行者,同登宝阁瑶池,见那里荒荒凉凉,席面残乱;虽有几位天仙,俱不就座,都在那里乱纷纷讲论。
菩萨与众仙相见毕,众仙备言前事。
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,更不知官衔品从,也不较俸禄高低,但只注名便了。
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,早晚伏侍,只知日食三餐,夜眠一榻,无事牵萦,自由自在。
闲时节会友游宫,交朋结义。
那太白金星与美猴王,同出了洞天深处,一齐驾云而起。
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,十分快疾,把个金星撇在脑后,先至南天门外。
正欲收云前进,被增长天王领着庞刘苟毕、邓辛张陶,一路大力天丁,枪刀剑戟,挡住天门,不肯放进。
却说美猴王荣归故里,自剿了混世魔王,夺了一口大刀,逐日操演武艺,教小猴砍竹为标,削木为刀,治旗幡,打哨子,一进一退,安营下寨,顽耍多时。
忽然静坐处思想道:“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,或惊动人王,或有禽王、兽王认此犯头,说我们操兵造反,兴师来相杀,汝等都是竹竿木刀,如何对敌?须得锋利剑戟方可。
如今奈何?”众猴闻说,个个惊恐道:“大王所见甚长,只是无处可取。
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,怡然踊跃,对菩提前作礼启谢。
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,教他洒扫应对,进退周旋之节,众仙奉行而出。
悟空到门外,又拜了大众师兄,就于廊庑之间,安排寝处。
诗曰:混沌未分天地乱,茫茫渺渺无人见。
自从盘古破鸿蒙,开辟从兹清浊辨。
覆载群生仰至仁,发明万物皆成善。
华堂开翠簟,惜别玉壶深。
客去当烦暑,蝉鸣复此心。
废城乔木在,古道浊河侵。
孤云秀壁共崔嵬,倚壁看云足懒回。
睡眼剩潮寒绿洗,醉头强为好峰抬。
山僧煮茗留宽坐,寺板题名卜再来。
美酒拨醅酌,杨花飞尽时。
落日长安道,方寸无人知。
箧中制胜术,气雄屈指算。
夜来忽梦洞宾仙,四十年前戊午年。
老树精祠观画像,岳阳楼醉诵诗篇。
喜逢巾裹真相似,获接杯行岂偶然。
五湖僧独往,此去与谁期。
兴远常怜鹤,禅馀肯废诗。
望云回寺晚,为讲到城迟。
乘兴西游谁与同,一囊诗稿一枝筇。
厌栖庐岳莲花社,却访南山紫阁峰。
怀古有时应怅望,寻幽何处不从容。
湾环穷野径,忽到水中央。
唼雨鱼儿集,梢波燕子忙。
马来沙耀雪,人坐草粘香。
累圣多材艺,留神翰墨间。
皇坟非小道,玉版遍藏山。
上士持三学,西行谒九关。
望望王城十二门,青山行尽入红尘。
近来富贵皆天与,到处应多问命人。
河中花木蔽春山,烂赏东风纵宝鞍。
留得晚瓜过腊半,藏来秋果到春残。
亲尝芭榄宁论价,自酿蒲萄不纳官。
游方参佛祖,一锡别东林。
世路蛾眉外,人烟剑阁深。
风霜移戒臈,水月印禅心。
昨朝信马凤城西,鞭约垂杨过小堤。
春色满园花胜锦,黄鹂只拣好枝啼。
儿戏团沙欲象真,谁将愿力历三尘。
八年来往箫峰客,两度来瞻百尺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