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身如病鹤未能飞,闻道群公集翠微。


料得清尊能纵饮,肯教黄菊笑空归。


山添新翠初经雨,鸦带残红欲落晖。

晓霁看山眼更明,太虚无碍见真情。


开樽广朗凭高阁,拂袖烟霞是旧盟。


一笑相逢俱夙伴,芳踪还忆几名卿。

十二螺鬟小。
东风外、春云还自笼晓。
湖山胜处,楼台画里,四围波绕。

干戈扰攘岁云周,百计焦劳几白头。


历过功名堪冷齿,阅来世事愧昏眸。


利心皆是争趋鹜,人意难如任唤牛。

一声声漏黄昏过,江楼夜凉人静。
醉思烟轻,吟魂水淡,吹入谁家门径。
春衫露冷。

西风吹起清游兴,罗衣嫩寒初动。
柳叶辞秋,菱花病雨,堤外湿阴凉冻。
吟肩瘦耸。

庭树风凉又仲秋,去年同此话瀛洲。


辞华各擅无双艳,品格都居第一筹。


鸭绿江涛流别恨,神嵩山月照离愁。

云破青霄作午晴,日光乍暖碎禽声。


依依柳线迎风软,点点榆钱落地轻。


芳草迷空春欲暮,绿波隔浦水初平。

诸君天质尽超群,叩我时争字句新。


心以无猜成妙契,交因耐久得情亲。


飞声黉序称三友,振翮云霄已一人。

轻风扫绿苔,为待故人来。


展榻启明窗,小园花正开。

吟望东瀛璧月圆,诗成附鹤寄诸仙。


开函应是才三月,忆别何期竟五年。


会有干旄联旧雨,宁无翰墨续前缘。

和光雅度座生春,醉我名言似饮醇。


笔底莲花开妙舌,胸中菱镜绝纤尘。


延陵在古多君子,瀛海于今有故人。

开斋坐阅岁华空,乐与贤豪燕喜同。


清影屡移松桂月,和声频送管弦风。


远于籍外追歌妓,恨不樽前作醉翁。

闲里高官物外身,追欢高会及良辰。


菊含晓露精神健,酒入凉天气味醇。


双管龙吟清彻汉,四弦莺语巧回春。

二年憔悴走京尘,匹马归来访四邻。


足滑旧谙城下径,眼明重见里中人。


青蔬不没荒畦雪,翠柏常留野殿春。

华阁岧峣冠道山,群公清晓集初筵。


独持金印承新命,重对牙签识旧编。


英俊雍容欣接袂,文章疏阔愧怀铅。

几日东风独掩门,忽传佳咏感芳辰。


应缘高位须忧国,未必多情便负春。


过眼只看花艳疾,惊心初见草芽新。

东风不能和,朔雪屡成晦。


置酒高亭上,豁与清景对。


霏微远林表,萧散平湖内。

兹园旷不涉,寒草忽已芽。


同游三四人,及此风景嘉。


芳梅如我期,朱萼承素华。

残春去无几,烦暑来已渐。


驱车九衢里,赤日汗两脸。


投身入佛寺,廊殿邃且俨。

门前车马尘,当昼塞昏雾。


安知此亭上,秋色生四顾。


黄花散晴阳,赤叶变寒露。

少乏经世才,引分甘自置。


不意田野姿,尚为轩冕寄。


三年太学馆,饱食无所议。

适郊惮勤远,近市厌喧局。


纷然异趋向,日晏靡宁足。


回车憩琳馆,邂逅得所欲。

轻雷隐何山,云色如黛涌。


凉满翠竹浮,阴连芳树重。


烦襟一披豁,清思欲飞动。

简素与夙尚,提携得兹器。


春芳席馀红,夏木荫初翠。


酣游性所适,甘脆略云备。

北走出都门,寒坰冒初雪。


言瞻汉三公,严祠奉遗烈。


襜帷未行春,首兹荐腥血。

寺按郡东南,僧尝为我谈。


初因晋大士,来获古灵龛。


历世名空在,重兴德乃堪。

远行车马出西城,风义相高一府倾。


留幕经年叨主诺,邮亭终夕困飞觥。


人烟数舍将归路,霜月三冬怆别情。

彼美春工用意多,剪裁琼蕊缀庭柯。


妍辞重识梁园赋,寡和还推郢国歌。


莫叹馀花皆惨悴,共看修柏自婆娑。

方袍为佛者,学术以儒兼。


迹慕山林逸,心从典籍潜。


白云中寄趣,浮世外安恬。